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老了才发现,最幸福的往往是这三种老人,第一种就很少见
240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刷手机刷到半夜,最怕突然蹦出一条“独居老人去世三天才被发现”——心口一凉,我立刻把视频给爸妈发过去,顺手拨了语音,结果我妈回了个“在跳广场舞,晚点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怕老的其实是我们这代人,爸妈根本没空伤感。
北大今年刚出的数字,每周跟子女视频三次以上的老人,幸福感直接翻两倍多。
注意,是“三次以上”,不是“偶尔礼貌问候”。
我算了下自己,上个月总共打了四通,其中两通还在谈工作,瞬间心虚。
原来所谓孝顺,不是转账买保健品,而是把爸妈拉进日常废话群,让他们也参与吐槽老板和外卖迟到。
中国老年学会去年调查更扎心:有固定爱好的老人,抑郁概率砍一半。
爱好是啥?
不是花几万买摄影镜头,而是今天学剪15秒短视频,明天去时间银行帮邻居看两小时娃,攒下来的“时间币”以后能换别人给自己跑腿。
长三角已经玩开了,大爷大妈比我们会算计:存时间=存养老金,比银行理财靠谱。
北京朝阳那边更卷,社区直接把“老年创客空间”开进咖啡馆,六十岁阿姨做手工口红直播,三个月卖十万块。
问她图啥,她说“听到手机叮一声到账,比降压药还管用”。
世卫组织跟着补刀:常社交的老人,认知衰退风险降六成。
说白了,让爸妈忙起来,才是最高级的续命。
可现实是,很多人连让爸妈学会视频通话都要发火。
国家卫健委打算2025年前把社区数字培训全覆盖,免费教老人用智能手机,课程表都排好了:第一节课怎么发红包,第二节课怎么拍抖音,第三节课直接讲如何识别保健品骗局。
实用得让我想给自己报一个。
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今年也上线了,把“常回家看看”写成硬性条款,子女不联系,爸妈真能起诉。
别笑,成都试点已经判了第一案:儿子一年没露面,被判每月至少登门一次,外加视频问候两次,逾期罚钱。
法官说得很直白:精神赡养也是赡养,不给就法庭见。
看完这些,我把爸妈的微信备注改成“VIP客户”,设成强提醒,每天固定早八点群发沙雕图。
第一周他们回我“无聊”,第二周开始主动甩梗,我爸甚至学会用“YYDS”。
我算了笔账:一个月多花十分钟,换来他们少买两千块假保健品,血赚。
最后一句话:晚年拼的不是存折,是通讯录里有没有人秒回,是明天有没有新鲜事值得期待。
养老的尽头,其实是我们一起好好聊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