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吴石故居成“精神地标”
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吴石塑像。包华 摄
近期,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在两岸引发观剧热潮,剧中福州籍隐蔽战线英雄吴石的事迹也随之广为人知。位于福州仓山区的吴石故居,也从一座鲜为人知的老宅,变身成为民众争相打卡的“精神地标”。故居门前,游客络绎不绝;将军雕像下,摆放着民众自发留下的凤梨酥、东风-5C导弹照片等物品,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敬意。这场“影视+文旅”的联动,不仅让历史记忆重焕生机,更引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两岸关系的深入思考。
《沉默的荣耀》的热播并非偶然。该剧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创作原则,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将吴石、朱枫等隐蔽战线英烈的故事搬上荧屏。剧中,吴石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词,以及他在狱中用鲜血写下“台湾必归”的情节,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信仰与担当。
这种对历史真实的尊重与艺术化的呈现,使得该剧在两岸观众中引发强烈共鸣。台湾媒体称其“首次以实名方式呈现历史人物,让观众得以重新认识这段被尘封的往事”,而大陆观众则在弹幕中纷纷留言“破防”,甚至有人专程前往吴石墓前献花。
吴石故居的“爆红”,是文艺作品激活红色资源的生动样本。这座始建于清代的老宅,不仅是吴石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更承载着他的家国情怀与革命理想。剧中,吴石对故乡的眷恋、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他为保护福州文脉而藏匿国民党绝密档案的情节,都与故居的历史背景相呼应。如今,故居内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因剧集的叙事而“开口说话”,讲述着那段没有硝烟的战斗。游客们在这里驻足停留,触摸历史的温度,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
这场“影视+文旅”的联动,也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剧中融入的闽台文化元素,如闽南布袋戏、《走三关》等,让两岸观众感受到了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结。笔者观察到,台湾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剧中的闽台风情让人倍感亲切,仿佛回到了家乡”。而吴石将军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更在两岸引发了关于历史记忆与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感慨道,“正是为了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毅然行走在刀尖之上。”
然而,随着游客的激增,吴石故居也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挑战。如何在满足公众参观需求的同时,确保文物的安全与历史环境的完整性,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值得欣慰的是,福州市已启动吴石故居的修缮保护工作,并计划建设吴石将军纪念馆,统筹推进周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此外,故居还通过增设讲解员、优化参观路线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引导游客进行深度体验。这种“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模式,为其他红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从《沉默的荣耀》的热播到吴石故居的“爆红”,我们看到了文艺作品与历史资源的深度融合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它不仅让历史人物从故纸堆中“活”了过来,更在当代社会中激发出了新的价值与意义。正如剧中吴石将军所说,“心里一旦有了人民,就再也泯灭不了”。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传承先烈遗志,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份“沉默的荣耀”,为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黄鹤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