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这大半年,银行里的存款有点不“安分”了,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动不动就超季节性增长,7、8月俩月更是连续多增,不少人都在猜是不是大家把存款转去股市了?但说实话,这事没那么简单,不是光“存款搬家”就能解释的。

起底2025存款“搬家”

非银存款大增,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

非银存款这半年的增量确实显眼,2月超季节增了2万亿,4月1.17万亿,7月1.20万亿,8月又多了1.32万亿。

本来想以为这些钱全是居民和企业从银行转出来的,后来发现不是这样,拆解下来,主要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是居民和企业的“存款搬家”,7、8月合计贡献了1.42万亿,比如8月这一个月,居民新增存款比过去3年同期少了6654亿,企业少了4317亿,这些钱一部分买了理财,一部分可能进了股市。

起底2025存款“搬家”

但老实讲,更多人还是倾向买理财,毕竟理财回撤低,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都有30.67万亿,7、8月又新发了1万多亿,比直接投股市稳妥多了。

第二个是银行的同业业务,这部分贡献了1.18万亿,今年贷款需求不行,7、8月居民和企业贷款比平时少了1.08万亿,银行“存贷差”都到1.20倍了,无奈之下只能靠同业业务补缺口。

去年同期银行同业业务还是缩量的,今年反过来扩张,光同业存单就多发了2603亿,这也间接推高了非银存款。

第三个是没算进广义货币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贡献了1033亿,虽说这部分不算主流,但也能看出存款在“活化”,大家不想把钱死存定期了。

起底2025存款“搬家”

这三部分加起来有2.7万亿,占了7、8月非银存款增量的八成多,如此看来,非银存款大增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

弄清楚非银存款的来源后,另一个问题就来了,这些从银行“挪”出来的存款,主要是哪种类型的?是活期还是定期?这关系到后续这些钱会不会真的流进股市。

存款“搬家”没那么猛,定期转活期才是主流

很多人觉得“存款搬家”就是大家把钱全取出来投股市,其实不是,现在更多是“定期存款活期化”。

起底2025存款“搬家”

7、8月居民和企业超季节性减少的1.42万亿存款里,居民部门占了1.3万亿,其中定期存款就少了8426亿,活期才少4446亿;企业那边定期少3156亿,活期少1219亿。

很显然,定期存款才是“搬家”的主力,而且这些钱大多先转成活期,没直接冲去股市。

为啥会这样?因为2022、2023年是存款定期化的高峰,那时候大家更愿意存定期求稳,现在情况变了,今年二季度又降准降息,风险资产收益又有所上升,大家就想把定期转成活期,观望一下再做决定。

起底2025存款“搬家”

截至8月,居民超额定期存款还有43万亿,7、8月只减少了4801亿,大规模“搬家”的高潮还没到。

更关键的是,2025、2026年有大批定期存款到期,2021到2024年累计加了66.54万亿定期存款,按之前大额存单的期限算,2025年到期22.28万亿,光三季度就有5.24万亿,2026年还能到期9.4万亿。

这里面超额定期存款也不少,2025年到期11.08万亿,四季度就有2.81万亿。

起底2025存款“搬家”

这些钱到期后,会不会流进股市,就得看收益和风险了,说实话,现在股市和理财的收益差挺明显的,今年前8个月偏股基金平均收益8.5%,理财才3.2%,差了5个多点。

要是这个差距能保持,后续这些活期存款说不定会往股市挪一部分。

但也有不确定的地方,比如财政政策要是和货币政策不同步,年底政府债券集中发行,利率可能会涨,大家又会把钱转去买债;要是通胀起来了,货币政策转向,那存款流向又得变。

起底2025存款“搬家”

总的来说,2025年存款确实“活”起来了,非银存款大增、定期转活期都是信号,但储蓄真要大规模进股市还在起步阶段。

接下来就看定期存款到期后大家怎么选,还有股市能不能稳住赚钱效应、政策会不会有变动。

毕竟钱是自己的,大家都会算一笔账,风险和收益得平衡好,不会轻易跟风往里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