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京城春意刚透,紫禁城里风声尚紧。保和殿前的地砖光可照人,一队身着考服的书生低头肃立。刘春霖站在其间,皮肤因劳作微黑,眼神却平静得出奇,仿佛风雨与他无关。他手中卷宗微颤,从清晨起,每一步都沉甸甸。没人知晓他脑海中的自我较劲这纸上的字到底有没有机会,让掌权之人多看几眼?谁能料,一介平民之子,真能靠拙笔闯进这座权力漩涡?!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不同于旁人,刘春霖没穿新衣,他的布袍洗得发白。和别的书生对照之下,反而显得突兀。他还是无动于衷,像一根站在风口处的老树。身旁走过两位监考的官员,一个冷声某考生谢顶,众人哑然失笑,而刘春霖只是收紧指尖,视线未变。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这一幕,城中多少人心里有底,也有人暗自嘀咕四九城局气归局气,最后入殿的还是贫寒子弟?说实话,也许轮不到。可事实就这么莫名发生了。或说是天意,或说是人使。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时间倒退回二十多年前,肃宁的那个小院胡同,冬天墙角堆着柴禾,角落里刘春霖斜倚着土灶。那时家里墙壁潮湿、稚嫩的他一次跌倒,裤脚磨烂。父母无奈地把缝补旧布,说给儿子听家里拿不出像样的吃食,但读书的执念不许松。大哥寡言,嫂子也不过新妇,省下的铜钱悄悄揣进了春霖的荷包。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五岁学字不是神童,还是靠死记硬背。村塾老师先瞧不起,后来看他抄书不用对照原文,无声惊讶。一次乡试之后,数人传阅他写的家书,都说字扎实、笔力一绝。他其实是不满意,每每深夜自责,用废纸练字一宿,次日手指发青也不喊疼。没人知道他哪来的倔劲——真说起来也许一半是骨气,一半是自卑。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家里人曾劝他务农。有段时间地里活太重,母亲生病,他几番想放弃。后来又说服自己,坚持下去,还能怎样?反正离开田地也做不了别的。反反复复,一度怀疑,科举这档子事真那么公平?也不全信。可乡人都刘家的孩子有出息,也开始有人嫉妒了。不信他真能连中三元。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莲池书院的经历直接改变了他。比起乡下的私塾,这里是另一个世界。书院的窗子宽大,偶尔有名师路过,窗前童生们恍若听天书。吴汝纶见他书法,评价不高,说太僵,叫他多练隶书。刘春霖不服气,练过头,次日手抽筋。和他同年纪的同窗又说他自负,但日子一长,大伙都服——论笔力论记忆,远甩一条街。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不过他学的很杂,常看旧经、也摸新书。有时为一篇文章争论半天,谁也说服不得谁。他下笔容易,但字句稳不住,就自己改到深夜。后来那些工整的小楷,其实背后有过无数撕掉的废稿。他一度觉得自己天生适合写大字,后来发现,只有小楷最能见底蕴。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到底还是考上了,考官见过各种字体,但他的小楷最受追捧。据说当时老学究说“写字如其人。”其实哪里?刘春霖后来否认过这话。但当年殿试,他知道阅卷快得很,字工整便能留下一道印象。这个优势是实打实的竞争手段,与其说才学第一,还不如说巧劲用得好。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到了殿试那天,他不是最紧张的一个。他观察周围,大家都假装镇静。可心里都打鼓,毕竟前面几百年就这么几回状元,谁也想不到这次就成了最后一回。考卷终于传到光绪和慈禧手里。史书都写光绪喜欢气派,慈禧更务实一些。有人说真决定胜负的,就在于慈禧喜欢他的名字吉祥。而刘春霖对此事,从不公开评价。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成了状元那晚,他并没有马上回家,反而在城南逗留到很晚。躲在巷口的牌坊下面,刘春霖反反复复念着刚收到的“状元”二字。旁人难以想象,得了状元还要自省?他是一夜未眠。有些笑意,却掺着难解的迷茫。隔天他才回去,没大肆庆祝,家里人更像是把石头落了地。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官场的风雨不用细说。新政权一轮轮更替,他试着在北洋担任些杂差。其实他不怎么适应。军阀做事全靠分势力,说话绕弯,刘春霖经历这许多次,却一次都没占到便宜。提出改革教育也好、建议技能实学也好,翻来覆去都是没人当回事。久了也想明白了,自己不是官场那块料,人轻言微。于是他辞官,搬去北京南城的小院。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那段时间他暗自思量,为何未必非得在朝堂发光。其实离开官场后,他先是焦虑,怕被遗忘,这种心理其他状元有过没?没有文献记载。后来有人来求字,求学费,渐渐他又拾起老本行。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私下里常遭流言中伤,“新旧时代夹缝里的小丑”,也有人传他势利。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日军进京,刘春霖的脾气来了。他别的无所谓,唯独讲国事绝不让步。有些老友见他不向日伪低头,劝他不如糊弄过去。但他始终不改口,官儿不做,软话不说。一次家门被闯,几乎丧命,家人都怪他倔到底。谁也劝不动他。他固执,觉得一旦贸然妥协,以后再没脸见家国。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这期间,他办学、救灾、出书,钱不多,每回都短缺。别人看不懂状元怎么一生穷得这样?说实话,他花得也不冤。他承认,有时候觉得自己帮不上太多忙,只是在补救一些无能为力的小失败。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不过他也有私心。比如每当看到穷苦孩子跪在门口,有的时侯他自己也心软,许多事都是临时决定的。他自己笑,“要说自己伟大,其实就是一拍脑袋的急性子。”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1942年那场水灾,他掌控不住自己的身体了。心脏抽痛,走不远路。但有人求他,他还是会硬撑。学生问他为何还要劳累,他只轻描淡写地说“能帮的帮”。其实他时常夜里咳嗽得厉害,第二天还是坚持出门。他就是不信“状元就该安享晚年”这套说辞。楞,甚至带点点狭隘,说心里话。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其实刘春霖一生也不是从未后悔。他在病榻上,曾经自言自语地写过一行字“愚守陈规,聊以自慰。”旁人未必懂。可后人展出他当年的试卷,那种虔诚的字迹,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状元一生繁华未必全有,却在荒凉处点燃了别人希望。教育和爱国,反而成了他留给别人的真实财富。情怀也好,脚踏实地也罢,这些年在风口浪尖拼过、生过、悔过,也算不枉一世声名。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让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刘春霖走的日子,北京城头正是晚春细雨,没有送行仪仗。只有三五亲友、学生前来默立。后来人偶尔在展厅驻足,还会为那一手小楷和老状元的背影发怔。有些人活着时候默默无闻,只有时间才给他们抹上亮色。至于刘春霖,山有木兮木有枝,流水前头总还有新的人接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