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警察喊着 “打击诈骗” 的口号重拳出击,一边是小商贩们抱着被冻结的银行卡欲哭无泪。
曼谷那位外号 “榴莲西施” 的大姐,16 万血汗钱被冻了整整七天,进货的钱没了,仓库里的榴莲烂了一地,整条供应链差点断了气。
甚至泰国央行自己承认,每周冻结的上万个账户里,真正涉诈的还不到 3%!
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场号称 “反诈风暴” 的运动,怎么就变成了收割平民百姓的镰刀。
从反诈利剑到民生钝刀
这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 “榴莲西施”,靠着每天凌晨三点去果园进货,中午在市场现开现卖,硬是把一个小摊位做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店。
可就在 9 月的第一个周末,当她准备给南部果农转货款时,手机突然弹出银行提示:“您的账户因涉嫌诈骗已被冻结”。
这 16 万泰铢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她大半年的流动资金,里面既有给果农的预付款,还有刚收的货款。
榴莲西施跑到银行一问,人家只冷冰冰地说 “配合调查”;打反诈热线 1441,要么占线要么没人接,好不容易接通了,客服又让她找银行;等找到负责警官,人家两手一摊:“系统冻的,我们也没办法”。
就这么踢皮球似的折腾了七天,仓库里的榴莲从金黄饱满放到表皮发黑,等着拿货的小贩天天催,供货的果农天天问,李大姐眼睁睁看着血汗钱变成了烂果子。
她的遭遇不是个案,泰国商会统计,9 月头两周就有超过 2000 名商户投诉账户被冻,其中八成是卖水果、海鲜、日用品的小商贩。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泰国央行的神操作,他们搞了个 “连坐冻结” 制度,只要有一笔可疑资金流过,不管你是第几手接收,通通冻结。
就像央行助理总裁达拉妮说的:“受害者被骗 5 万,我们就冻第一个账户;钱转走了就冻第二个、第三个,直到追完为止”。
可问题是,这资金链上的无辜者咋办?就像榴莲西施接收的货款里,有一笔恰好来自某个曾被诈骗的账户,结果她就成了 “嫌疑人”。
泰国央行规定,普通冻结 3 天,报案冻结 7 天,可实际上很多商户等了半个月还没解冻。这种 “冻结容易解冻难” 的操作,活活把不少小商户逼上了绝路。
反诈成了劫贫济富?
可能有人会说,打击诈骗难免伤及无辜,忍忍就过去了。可泰国这 “误伤率” 也太高了!
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自己公布的数据,某工作日受理的 1300 起冻结投诉中,真正涉诈的只有 30 起,占比还不到 2.3%。这意味着什么?
每冻结 100 个账户,就有 98 个是冤枉的!
泰国央行更承认,他们每周要冻结约 10000 个账户,按这个比例算,每周就有 9700 多个无辜账户被锁死。
对比之下,真正的诈骗分子却活得逍遥自在,那些搞 “杀猪盘” 的、卖假货的,早就把资金转移到加密货币或者地下钱庄了。
芭提雅一位华人中介说的:“骗子用的‘马甲账户’都是批量开的空壳公司账户,被冻了也无所谓;反倒是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一张卡被冻就全家喝西北风”。
这种 “打不着狐狸惹一身骚” 的操作,与其说是反诈,不如说是在欺负老实人。
泰国央行还规定 “小额交易账户加急处理,4 小时至 1 天解锁”。可榴莲西施那笔 16 万的货款,明明是日常进货的常规金额,却被冻了整整七天。
有商户爆料,只要找中介花点钱,冻结的账户第二天就能解冻,没门路的只能死等。这种 “花钱就能走后门” 的操作,把泰国金融监管的遮羞布撕得干干净净。
骗子逍遥,商贩遭殃
这起账户冻结风波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它暴露了泰国金融系统的致命漏洞,真正的诈骗产业链毫发无损,倒霉的都是守法商户。
那些中介在网上明目张胆宣传 “三天开户、护照即可、不查签证”,帮骗子批量开 “马甲账户”;而监管部门不去查这些明显的违规操作,反而盯着小商贩的正常交易不放。
就像那位榴莲西施,她的账户之所以被冻,是因为有一笔货款来自某个曾被诈骗的账户。可骗子早就通过地下钱庄把钱洗白了,留下的资金链尾巴却成了坑害无辜商户的陷阱。
这种 “抓不到大鱼就拿虾米开刀” 的做法,本质上是监管无能的表现,打不过老虎,就去欺负绵羊。
泰国的金融监管还有个奇葩现象:对非法中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普通用户却吹毛求疵。
办理养老签证需要在泰国银行存 80 万泰铢,可中介通过 “特殊渠道” 就能帮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开户;监管部门对此心知肚明却不管不问,直到出了大案子才搞 “运动式治理”,结果把合法商户全卷了进来。
现在很多小商贩不敢用银行转账了,开始恢复现金交易;游客因为怕银行卡被冻,也不敢多消费。
芭提雅商业及旅游协会会长楚缇玛就警告过,这种政策会加剧游客减少的趋势。可泰国政府好像没听见,依旧我行我素。
从榴莲烂掉看治理能力,精准打击才是真本事
大家发现没有,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是看它口号喊得多响,而是看它能不能分清好人坏人。泰国这次反诈闹这么大笑话,根本原因就是没掌握 “精准打击” 的本事。
中国搞反诈,是派客户经理上门教商户防骗,是用国家反诈中心 APP 精准拦截诈骗电话;泰国搞反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冻账户,把系统问题变成民生灾难。
泰国央行说要在 9 月底前完成全部无辜账户的解锁,可这种 “先污染后治理” 的模式,对小商户造成的损失谁来赔?
中国有句老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搞反诈就像给果树喷农药,得对准虫子喷,不能连果子带虫子一起毒死。
泰国现在的做法,相当于为了打几个虫子,把整片果园都烧了。
这起榴莲西施账户被冻事件,实际上是对泰国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很显然他们考砸了。
每周冻结上万个账户,却只有 3% 涉诈,这种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让商户打十几个电话跑几十个部门才能解冻,这种服务差得让人绝望;对骗子的马甲账户放任不管,对普通商户的正常交易层层设卡,这种监管简直是本末倒置。
泰国一直想打造 “东盟金融中心”,可如果连基本的账户安全都保障不了,谁还敢来投资?
商户们现在宁愿用现金交易,也不敢走银行转账,这不是逼着经济退回原始社会吗?
最后想说的是,民生不是试验品,商户不是出气筒。泰国政府与其忙着冻结账户,不如先整顿自己的监管系统;与其承诺 “9 月底解决”,不如现在就建立补偿机制。
否则,就算这次风波平息了,百姓的心也凉透了。就像榴莲西施说的:“钱解冻了我也不敢再存那么多了,这心里的坎过不去啊!”
大家觉得这种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的反诈方式靠谱吗?要是咱们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编辑/一只大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