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赢得选举的高市早苗,其致命弱点已被逐渐曝光,与此同时,特朗普在贺文中犯下错误,中方则是果断先发制人。那么,如今高市早苗的弱点究竟在哪?其立场又会给日本带来什么?

这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一结束,市场率先表达了态度,日本股市在高市胜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暴涨5%,创下47000点的历史新高,仿佛整个资本市场都在为她鼓掌。然而,日元却急速贬值,兑美元跌破150大关,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2008年以来的新高。股市的热情,掩盖不住债市的焦虑。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正是高市经济政策潜在风险的写照。

专家:高市早苗的“死穴”是日债

要知道,高市上台的最大经济标签,是她自称“安倍经济学”的忠实继承者。她主张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扩大财政支出,甚至提出要用“更多的钱”去刺激经济。不过,日本当下已不再是通缩时代。连续三年的通胀维持在3%左右,能源、粮食、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通胀早已成为日本经济的沉重负担。此时如果继续大放水,只会让通胀进一步失控,最终拖垮汇率与债市。

这也意味着,高市早苗的“死穴”不在政治,而在日债。她手中并没有多少政策空间可以操作:如果继续宽松,日元可能崩盘;如果转向紧缩,债市可能爆雷。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触发风险。看似强势的首相,其实被困在两难之中。

经济问题之外,高市还面临政治层面的挑战。自民党虽然仍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在两院都失去了绝对多数,执政联盟已不再稳固。要推进政策,高市必须与在野党合作,而她一贯的强硬作风,却让这种合作变得困难重重。她擅长打情绪牌,却不擅长协调与妥协。对于立宪民主党、维新会等主张中道的政党来说,高市的右翼立场几乎无法接受。

而在外交层面,高市的挑战更为复杂。她长期以强硬的民族主义者形象示人,屡次在对华议题上发表挑衅性言论。她曾多次公开支持台湾方面,甚至声称“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在日本国内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她还扬言如果上台就要参拜靖国神社,这一立场直接触碰了亚洲地区的历史敏感神经。

专家:高市早苗的“死穴”是日债

她对美国的态度同样微妙,表面上,她高举“摆脱对美依赖”的口号,但骨子里仍然把美国当作安全依托。高市的政治导师安倍晋三与特朗普的私交,让她在美日关系上表现得更亲美也更务实。

正因如此,特朗普在她当选后第一时间发帖祝贺,称她是“智慧而有力量的女性”。但这条帖子同时暴露了特朗普对日本政治制度的无知:他直接写道“日本刚选出首位女首相”。但实际上,高市目前只是自民党总裁,还未正式成为首相。特朗普的这一表态,不仅引发日本媒体嘲讽,也被认为是对日本内政的越界评论。

按照公开安排,特朗普即将于10月底访日,如果高市届时已正式成为日本首相,她很可能成为特朗普连任后,首个接待的外国领导人。有消息称,日本右翼势力正在鼓动一个极具挑衅性的提议:邀请特朗普与高市共同参拜靖国神社。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将成为震动国际舆论的事件。靖国神社问题本就敏感,任何外国领导人的参与,都会引发地区强烈反弹。若特朗普参与其中,这不仅会让中日关系遭受重创,也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

专家:高市早苗的“死穴”是日债

从现实角度看,特朗普本人并非不可能接受这种挑衅性的安排。自他重新执政以来,美国的对外姿态更加不确定,他喜欢通过“出格举动”来增加谈判筹码。如果这次访日能制造一个轰动事件,他不会介意历史争议带来的外交后果。问题是,高市是否会配合这种冒险的举动。对她而言,这是强化右翼支持的机会,却也是外交自毁的陷阱。

面对这一复杂局势,中国选择了先发制人。高市当选后不久,中国外交部迅速表态,提出三项明确要求:希望日方正确处理历史问题、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应对涉台事务。这这番表态措辞平静,却意味深长。它既是对高市右翼言论的预警,也是对未来中日关系的政策定调。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也是中国在东亚外交格局中主动塑造舆论与节奏的体现。高市的对华政策若延续安倍路线,势必将日本进一步推向美国的战略体系中;但中国通过务实与强硬并用的策略,既可防御,也能引导。尤其是在高市经济政策可能导致日本内部不稳的背景下,中方的稳健形象反而会形成鲜明对比。

专家:高市早苗的“死穴”是日债

总之,高市早苗的政治旅程,刚刚开始。但从眼下的形势看,她的胜利并非新篇章,而是旧问题的延续。经济的压力、政治的裂痕、外交的险滩,每一项都足以让一个新首相步履维艰。而她能否破局,不仅取决于政策选择,更取决于她是否能摆脱“安倍阴影”,走出一条真正属于日本的新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