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早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又迈出了新一步,试图通过全球禁令掐断中国芯片的命脉。

然而,中国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强硬姿态回击,亮出了法律和市场的双重底牌。与此同时,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似乎已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

中方发言:不允许配合,美媒直言:中国已经到超越的“分水岭”

美国封锁,霸权思维再现

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由来已久,而近期动作尤为引人注目。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一项针对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禁令,禁止任何国家或企业使用这些芯片,理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

禁令不仅针对华为,还覆盖了部分高性能中国芯片,试图从根源上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禁令规定,违者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刑事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科技企业下手。早在2019年,华为就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供应链受到严重限制。此后,美国不断升级制裁手段,从限制零部件供应到禁止软件授权,再到如今的全球禁令,步步紧逼。

2024年,华为昇腾910C芯片性能逼近英伟达H100,成为中国AI产业的重要支柱。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迅速推出这一激进措施,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巩固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

中方发言:不允许配合,美媒直言:中国已经到超越的“分水岭”

然而,这种霸权思维的效果正在打折扣。禁令一出,全球企业陷入两难:遵守美国规定,可能失去中国市场;无视禁令,则要面对美国的惩罚。

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市场反应尤其值得关注,许多国家并未完全跟随美国步伐,反而加大了与中国的合作。

过去,美国凭借技术优势稳坐科技霸主宝座,但如今中国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的追赶速度让其倍感压力。

中国应对,自立自强底气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2025年5月,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明确表示任何配合美国制裁的行为都将受到《反外国制裁法》的制裁。

《反外国制裁法》自2021年实施以来,已成为中国对抗外部压力的法律利器。

中方发言:不允许配合,美媒直言:中国已经到超越的“分水岭”

禁令发布后,中国国内AI芯片市场迅速增长,2024年数据显示,昇腾系列芯片占据了新增订单的近七成份额。华为等企业加紧研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形成了强大的内循环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投入到政策倾斜,全方位支持自主创新。

一些国家并未完全倒向美国,反而选择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比如,中东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与华为签署协议,采购昇腾芯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在芯片设计、生产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然与美国在尖端技术上仍有差距,但中国凭借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协同能力,正在逐步缩小差距。

中方发言:不允许配合,美媒直言:中国已经到超越的“分水岭”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始终保持开放态度。与俄罗斯、朝鲜等友好国家的科技交流稳步推进,为中国技术输出提供了更多空间。

美媒反思,超越曙光初现

美国的禁令不仅没能压垮中国,反而让一些美国媒体开始反思。《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指出,这场科技战可能成为中国超越美国的“分水岭”。2024年,中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惊人实力:比亚迪电动车销量超过特斯拉,稳坐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头把交椅;稀土加工技术保持全球领先,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AI算力排名升至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芯片领域尤为关键。尽管美国在高性能芯片设计上仍有优势,但中国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创新正在迎头赶上。昇腾芯片的性能提升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让美国企业如英伟达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

据统计,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95%跌至50%,预计2025年还将面临巨额亏损。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正是美媒口中的“分水岭”。

中方发言:不允许配合,美媒直言:中国已经到超越的“分水岭”

更重要的是,美国依赖技术垄断和盟友体系,而中国则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和政策支持实现突破。模式不仅适合中国国情,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

当然,超越之路并非坦途。美国在量子计算、尖端制造等领域仍占据先机,中国要在这些方面迎头赶上,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科技的崛起已改变全球格局。

美国试图用禁令锁住中国的前进脚步,却意外点燃了中国自立自强的决心。从昇腾芯片的突破到全球市场的转向,中国正在用实力证明,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阻挡民族复兴的步伐。

未来十年,中国能否全面超越美国?答案尚未揭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科技的曙光已在地平线上升起。

中方发言:不允许配合,美媒直言:中国已经到超越的“分水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