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曾国藩打仗不在行,但身为统帅,却有一个常人所不及的特长
14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曾国藩以书生领兵,创建了湘军集团。如果从带兵打仗这个方面来评价曾国藩的话,那么他连一个普通的营官都不如,事实证明,凡是曾国藩亲自指挥的战斗,几乎都是败仗。
可毕竟曾国藩是“帅”而非“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大了去了。作为全军的统帅,能否指挥一场局部的战争并非那么重要,其关键的问题在于战略谋划和识拔人才。就这两方面来说,曾国藩几乎没有什么漏洞,尤其在识拔人才方面,曾国藩可谓超越古今。 曾国藩识人之明在当时是出了名了,在他的鉴别之下,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或是哪些人可成大器,几乎没有失算过。下面有几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是江忠源。道光二十四年,郭嵩焘带江忠源来到曾国藩的住处,这是曾国藩第一次见江忠源,三人谈得十分高兴。事后曾国藩对郭嵩焘谈起他对江忠源的看法,说“此人必立名天下,然当以节烈死”。
后来,江忠源率楚勇在广西全州蓑衣渡阻击太平军,打死了南王冯云山,一时立名天下,太平军进攻合肥时,江忠源兵败投水自杀,可谓是“节烈而死”。 第二个是刘铭传。刘铭传是淮军将领,他当时与其他将领一道去拜访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当时曾国藩午睡未醒,他们等了近半个多时辰,刘铭传脾气暴躁按捺不住,便发起了牢骚说:“对部将如此怠慢,岂不令人心冷!” 正说着,曾国藩步入大堂,也听到了刘铭传的这句话,旁人正为他捏了一把汗。岂料曾国藩见到刘铭传后,便断定他日后必成大器,非其他将领可比。后来,曾国藩对李鸿章说:“此人将是你最得力的助手,须好好看待他”。 果不其然,刘铭传在日后的岁月里,随李鸿章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了淮军的第一悍将,并在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成了首任台湾巡抚。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曾国藩对部下的评价基本上都十分精当。朝廷用他推荐的人,有做封疆大吏的,有做一般官员的,他们遍布全国,人数众多,但他们的表现,都没有辜负曾国藩的举荐。 在很多史料及野史中,都传说曾国藩精于相术,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曾国藩确实也擅长通过相术来判断属下的才能和未来的出路。但他也不是完全的以貌取人。比如湘军元老罗泽南“貌素不扬,目又短视”,洛秉章“如乡里老儒”,但曾国藩认为他们都是奇才。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曾国藩也不是圣人,也是失算的时候。由于求才心切,曾国藩也有被骗的时候。同治二年,就有一个风度不凡的人来拜访过曾国藩,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对其另眼相看。
曾国藩用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思维明晰,很有条理,很是满意。于是便将此人在军中督造炮船。可半个多月后,这个人就携一千两银子逃走了,属下请示曾国藩是否需派兵追捕,曾国藩沉思良久,说了一句“人不忍欺”,摆了摆手说算了。 自从这一件事后,曾国藩对识别人才更加小心。后来有个浙江生员毛遂自荐,写了一封自荐书给曾国藩,曾国藩认为此人有才,便委任为营官。结果不久便发现此人并非人才,便立即革退,并在大营中挂了几个大字:“吾无知人之明,可愧可憾”。 曾国藩自军兴以来,所接触的各类人才何止千万,经他之手提拔起来的官员也不会少于数百人。在数量如此巨大的人才中,看走眼也很正常,但大部分时候他的眼光还是独到且犀利的,所任之人基本都是人尽其才。
在用人方面,湘军另一元老胡林翼如此评价:“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素来和曾国藩不和的左宗棠也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写了这样一幅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