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当年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没料到,这位在医学界威望极高的专家,竟是靠着自学中医,才有了后来声名远扬的院士之名!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20年初的武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座城市面临严峻考验。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73岁的院士毅然前往疫情中心,她就是在传染病领域深耕多年的李兰娟。
通过实地调研和临床分析,她参与提出了对这座千万人口城市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的建议,为全国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位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挺身而出的专家,其医学之路起点是在浙江绍兴的乡村。
年轻时,她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这促使她走上了学医的道路。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浙大一院感染科工作,从此开始了与传染病较量的职业生涯。
在临床工作中,最让李兰娟感到无力的是重型肝炎患者。当时这类疾病病死率很高,看着许多患者因肝衰竭而去世,她决心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1986年,她申请到3000元青年科研基金,开始了人工肝技术的研究。经过十多年攻关,她的团队创建了独特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大幅降低。
这项技术目前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成为国际上医治人数最多的人工肝系统。
在肝病研究过程中,李兰娟敏锐地注意到肠道菌群与肝脏健康存在密切联系。她率先提出感染微生态学说,从微生态角度重新审视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2023年,她的团队在《Engineering》期刊发表研究,建立了一种通过检测10种特定肠道菌群来评估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新方法,为肝硬化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
面对新发传染病,李兰娟总是冲在第一线。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她作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防控措施,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杜绝第二代病例的目标。
2013年H7N9禽流感爆发时,她的团队迅速确认病毒来源是活禽市场,提出关闭活禽市场的关键建议,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
她首创的“四抗二平衡”治疗策略,创造性运用人工肝技术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兰娟再次带领团队驰援武汉。她将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重症患者救治,使危重病人病死率显著下降。
如今,已七十多岁的李兰娟仍坚持在临床和科研一线。她带领的传染病学科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2024年9月,她当选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荣誉会士,这是对她多年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贡献的肯定。
从人工肝的开拓到感染微生态学的创立,从抗击非典、H7N9到新冠肺炎,李兰娟的职业生涯始终与重大传染病防治紧密相连。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科学家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的勇气和智慧。
信息来源:
智慧中国《致敬榜样|李兰娟:初心如磐 心济苍生》
文汇报《李兰娟:从“赤脚医生”到院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