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2025年8月:印度孟买的一间纺织车间】

正常情况下,打工人辛辛苦苦的愿望只有一个: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尽量打工多挣点钱、多省下一点钱,让儿女们把书读好或者学一门有用的技术,将来不用再像自己这样打工!

印度人的打工逻辑和辛苦目标并不是这样——当然,他们也做不到我们这样的“辛苦”程度!

三星,作为韩国最重要的超级财阀之一,在印度共设有两家工厂,其中一个规模较小,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西部一个小镇的工厂,主要生产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等等,大至可以占到三星在印度120亿美元年收入的20%-30%。

这家三星工厂的雇员总数约为1800人左右,2024年9月9日,因为不满薪资水平,1800人中的1000多人不上班了,在工厂附近搭起许多临时帐篷,在里面进行“无限期罢工”,要求三星承认由CITU支持的工会,并这一框架内协商薪资水平、改善工作时间。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印度工人们提出的要求是: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将工资从当下平均每月2.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100-2200元)提高到至少3.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100-3200元),也就是在目前水平的基础上提到至少40%以上。

但有一个难点,是谈判条件中的难点!

三星方面一直不愿意承认任何得到劳工组织支持的工会,而且在与工人和州政府官员的谈判中,也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案,因为其中一个印度工人提出的难题,三星没有遇到过!

三年内涨工资,可以谈;每周工作时间降至35小时,可以谈——印度员工如果身故,为保障遗属的生计,三星需要允许印度家属顶职、向职工子女提供私立学校学费补贴,这就让三星懵了,怎么谈?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尽管2024年10月16日,三星与印度工人达成和解,但具体条款未公开;到了2025年3月7日,三星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罢工结束,23名工会成员被停职——三星当然欢迎工人复工,并强调将通过直接沟通解决剩余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三星有没有答应印度打工人的岗位可以“世袭”呢?其实最好不要答应,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普通人没有冲劲、没有梦想、也没有野心,这个国家将不再有蓬勃的朝气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那么掌握印度话语权的中高阶层在做什么呢?他们在忙着做两件事:喊口号、搞罚款。

第一件就是要提目标、喊口号,目前至少有三个目标非常亮眼的目标:22年后的2047年即印度独立100周年之际,印度要成为全球发达国家之一;30年,印度要在这30年内一直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将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7%提升至25%,建成强大的“印度制造”体系。

就当下印度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和制造业实力,就必须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完备的制造业来印度投资建厂,这样才能推动印度的产业升级,实现印度梦寐以求的几个工业体系。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然而,近20年来印度对外资企业频繁的罚款和冻结账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公害——现在谁不知道去印度投资建厂需要强大的勇气,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比如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印度税务部门常以“追溯征税”和“过度诠释法律”为手段,导致企业面临巨额税务风险。比如英国的沃达丰曾因收购和记黄埔印度资产被追缴22亿美元税款,并经历长达15年的法律纠纷;比如芬兰的诺基亚因税务问题被冻结资产并关闭工厂。 ‌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这是印度的一种特殊产品:牛粪肥皂】

任何外资企业在印度都会随时遇到政策多变且执行随意的情况,是“任何外资”,在这方面印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比如德国的大众和韩国的起亚因“零部件进口整车”等指控被追缴关税;比如韩国的三星因违反反倾销规则被罚款6亿美元。

这些被印度拿捏的外资企业在事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想:明明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生产运营计划书早已获得印度当地政府的批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印度仍然会以政策已经调整等原因进行处罚——即使这些外资企业合规经营。 ‌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还有一些做法更加过分,是有“钓鱼执法”和“杀猪盘”的意味!比如会先以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外资,待产业链成熟后通过罚款获利,韩国浦项钢铁等外资企业已经被迫撤资,只有富士康等少数企业仍然在冒险押注印度的生产——他们认为自己依靠iPhone生产,所以还有机会。 ‌

印度的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业“跟随者”就很不错了,让印度成为全球新的制造业中心、新的研发中心、新的国际资本中心,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是现实!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至于印度已经提出的口号,仅仅从2014年到现在,其实已经很多了,大家当个玩笑看看就可以了。

比如2014年莫迪第一次参加印度大选时就放话,如果自己当选,会让印度在2025年实现GDP达到5万亿美元的规模,超越中国、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眼下已经是莫迪的第三个印度总理任期,而且2025年时间已经过半了,在关税战和贸易的背景下,顶着与美国50%关税的印度,今年能够实现6%的经济增幅就很不错了——2024年印度经过两次修正(都是向上修正)之后的GDP总量约为3.91万亿美元。

看不懂的印度诉求:这种情况下的印度,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口号

【六年前看起来相见恨晚】

这不,印度现在还想着美国2025年2月答应的,即:到2030年时,美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别的先不说,先把美国实施的50%(对等关税25%+惩罚性关税25%)弄明白再想着5000亿美元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