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礼物的时候,有个小物件特别靠谱,PEZ糖果机。
又能当玩具,又能装糖果,还能当收藏品,不管是小孩还是收藏爱好者,都被它勾着魂儿几十年了。
但你肯定想不到,发明它的奥地利人爱德华·哈斯三世,最开始想做的根本不是给小孩玩的东西。
今天就聊聊这个小机器,怎么从帮人戒烟的工具,变成现在能卖上万美元的收藏珍品。
哈斯三世在20世纪20年代接管了父亲的公司,这公司最开始是做烘焙粉的。
他本人在广告和产品营销上有点天赋,更重要的是,他特别反对吸烟。
那时候他就琢磨,能不能做一种东西,既能清新口气,又能帮人戒烟,甚至还能控制饮食?这么一想,PEZ薄荷糖片就出来了。
哈斯这思路挺超前的,那时候大家对戒烟辅助品还没什么概念,他居然能从反对吸烟的理念里找产品方向,也是有点商业敏感度在身上的。
不过那时候薄荷油不便宜,还大多用在药房里,想做薄荷片成本就高了。
哈斯公司的化学家没被难住,琢磨出个“冷压”工艺,把糖粉和香料用高压压成小块。
这么做既省了原料,味道还没丢,这操作也是够聪明的。
最开始PEZ用金属盒或者纸包装,定位是成人的奢侈品,广告喊的都是“清新口气”“戒烟良伴”,甚至还搞了句标语叫“禁止吸烟,允许PEZ”。
本来想靠成人市场打开局面,毕竟是奔着戒烟和清新口气去的,结果后来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最初的设想,这也是产品发展里常有的事儿吧。
到了1930年代,PEZ糖片改成了长方体形状。
别小看这改动,它更适合机械生产,能批量造了,这对后面的普及挺重要的。
1949年的时候,工程师奥斯卡·乌克萨设计出了第一款PEZ糖果机,还在维也纳博览会上展出过,后来又拿到了美国专利。
那时候的糖果机长得像打火机,单手就能操作,还能跟朋友分享,设计挺贴实用的。
从“戒烟工具”到“孩子玩具”,PEZ的关键转型
欧洲人挺吃糖果机这一套,哈斯公司还专门建了新工厂扩大产能。
可一到美国市场,PEZ就栽了跟头,美国人根本不买“戒烟工具”的账。
无奈之下,公司只能赶紧改策略,把薄荷味换成水果味,专门做给小孩。
这转型够果断的,要是还死磕成人市场,说不定PEZ现在早没影了。
1955年,美国分公司的柯蒂斯·阿利纳推动做了机器人和圣诞老人的角色款,没想到圣诞老人款火到现在,成了最畅销的设计,这眼光也是没谁了。
本来想搞点复杂的吸引眼球,1956年PEZ还出了“太空枪”糖果机,能射出糖片。
可这机器价格太高,没多少人买,算是一次踩坑吧。
后来公司总算找对了路子,在长方体机身上加个卡通角色的头。
这么一改,成本降下来了,还更有玩具感,小孩也更喜欢。
1957年的万圣节女巫款就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一年后又拿到了“大力水手”的授权。
这下PEZ就跟流行文化挂上钩了,路子一下就宽了。
1973年,PEZ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建了工厂,专门给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生产糖果。

现在这工厂一天能造1200万颗糖片,产能也是够吓人的。
2011年的时候,工厂还加了个参观中心,里面放着全球最大的PEZ糖果机,估计不少家长都会带孩子去打卡吧。
从小物件到“文化符号”,PEZ的收藏热与百年底气
哈斯三世1986年去世了,留下了这么大一个糖果帝国。
几年后,公司在糖果机底部加了“小脚”,本来是为了方便摆放,没想到还成了收藏界区分新旧款的重要标志。
这种无心插柳的事儿,在收藏圈还挺常见的。
1991年,美国俄亥俄州办了首届PEZ收藏大会,从那以后,全球范围的收藏社群就慢慢形成了。
现在全球注册的PEZ收藏俱乐部有50多个,会员超10万人,真没想到一个小糖果机还能聚起这么多爱好者。
有些稀有款PEZ糖果机,在拍卖会上能卖大价钱。
2013年的时候,1961年的民主党驴头款卖了1.25万美元,同年一对驴头和象头的组合更贵,卖了2万美元。

1970年代的水果头系列也很值钱,其中菠萝造型的能卖到3000美元。
搞不清的是,这么个小塑料机器,怎么就值这么多钱?可能就是因为稀有,还有大家对它的情怀吧。
现在PEZ的设计流程也规范了,先由艺术家绘制造型草图,再让雕刻师做三维模型,批下来之后才能投入注塑成型。
现在的糖果机主要在匈牙利、中国和越南生产,中国的生产基地在广东东莞,年产能能占全球的30%。
到现在为止,PEZ已经设计出约1400种不同的角色头部,像《布偶秀》里的猪小姐、青蛙柯米特,还有星球大战的角色都有。
更厉害的是,部分经典款还被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收了,2005年就被放进了“日常文化史”展区,跟可口可乐瓶、乐高积木并列。
这待遇,说明它早不是普通的糖果机了,已经成了文化符号。
PEZ能火近百年,真不是靠运气。
它的成功不只是产品本身好,更在于市场策略能不断调整。
从成人戒烟工具转到儿童玩具,从单一薄荷味到多元水果味,从自己设计到跟流行文化授权合作,每一步都踩对了市场需求。
一个小物件能承载这么多时代的消费记忆和文化印记,挺难得的。
要是以后还能跟着流行文化走,贴合大家的收藏需求,说不定还能火更久。
毕竟这种又有实用价值,又有情怀和收藏意义的东西,总能抓住大家的注意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