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工作 37 年,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钱?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手把手教你算清养老金这笔账。湖南一位女专技人员今年 4 月退休,37 年零 9 个月工龄,副高职称,她的养老金构成和计算方法,能让你对事业单位养老待遇一目了然。
一、37 年职业生涯:从普通职员到副高专家
这位退休人员 1965 年 3 月出生,1987 年中专毕业后,进入湖南某事业单位专技岗位工作。37 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不断提升自我:
学历进阶:1999 年取得在职大专学历;
职称晋升:2000 年竞聘上中级职称(专技十级);2008 年晋升副高级职称(专技七级);2012 年晋级专技六级;2020 年升任专技五级,直至 2025 年 4 月退休。
她的工龄横跨两个养老保险阶段:
视同缴费年限:1987 年 8 月 - 2014 年 9 月,共 27 年 2 个月(27.167 年),这段时间虽未实际缴费,但国家认可其 “工龄”;
实际缴费年限:2014 年 10 月 - 2025 年 4 月,共 10 年 7 个月(10.583 年)。累计工龄 37 年零 9 个月(37.75 年)。
退休前,她的个人账户存储额为 10.235 万元,职业年金账户有 15.405 万元,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1.3388,视同缴费指数 1.357,湖南省 2024 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 7618 元。
二、养老金四大组成部分:一笔账算清楚
她的养老金按 “新办法” 计算,由四部分构成,每一项都有明确算法:
1. 个人账户养老金:自己存的钱按月发
计算逻辑: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钱,平均分到每个月发放。
计算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存储额 ÷ 计发月数
实例计算:她 60 岁退休,计发月数为 139 个月,因此每月可领:102350 元 ÷ 139 ≈ 736 元
2. 基础养老金:和地区工资、缴费挂钩
计算逻辑:体现地区经济水平和个人缴费贡献。
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 = 计发基数 ×(1 + 平均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
实例计算:7618 元 ×(1 + 1.3388)÷ 2 × 37.75 × 1% ≈ 3363 元
3. 过渡性养老金:补偿改革前的工龄
计算逻辑:专门补偿 2014 年养老保险改革前,未实际缴费的工龄。
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 = 视同缴费指数 × 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湖南为 1.3%)
实例计算:1.357 × 7618 元 × 27.167 × 1.3% ≈ 3651 元
4. 职业年金:额外的养老保障
计算逻辑:类似 “补充养老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计算公式:职业年金 = 职业年金账户存储额 ÷ 计发月数
实例计算:154050 元 ÷ 139 ≈ 1108 元
养老金总额:每月能拿多少钱?
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736 元 + 3363 元 + 3651 元 = 7750 元
含职业年金月收入:7750 元 + 1108 元 = 8858 元。
也就是说,这位 37 年工龄的副高女职工,退休后每月可领 7750 元基本养老金,再加上 1108 元职业年金,每月到手 8858 元。不过要注意,1108 元职业年金只能领取 139 个月(约 11 年 7 个月),领完即止。
三、养老金计算的关键知识点
计发月数影响金额:退休年龄不同,计发月数不同(50 岁 195 个月,55 岁 170 个月,60 岁 139 个月),直接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
职业年金不是终身福利:发完对应月数后不再发放,且实际领取金额受投资收益、个税等因素影响。
养老金调整规则:每年涨养老金时,只以 “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为基数计算涨幅。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工龄长、职称高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相对可观。但每个人的缴费基数、地区政策不同,养老金也会有差异。如果你也临近退休,不妨对照公式算一算,提前规划养老生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