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刑的时候,刀已经架到犯人的脖子上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喊刀下留人,也未必管用,刽子手是只听监斩官的,别人的话是不可能去理会的,除非有皇帝的圣旨,能够在行刑时辰到来之前赶到。

对死刑犯的审核,历朝历代都是很严苛的,毕竟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即使有被冤者,那概率也是非常小的,既然是被冤枉的,那么肯定是被审判者有意这样作为的,既然是有意的,那么想临死前翻案,其难度系数,大到何种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古代行刑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程序。比如清朝对于犯人死刑有多种判法,斩监候,斩立决等等。斩监候就是死刑犯被核准死刑后先由监狱羁押,然后等到春秋问斩。这个期间家属可以提供证据证明犯人罪不至死,如果证据被采纳,犯人很有可能会被改派。

第二,刀下留人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喊的。如果老百姓在台下喊刀下留人属于扰乱法场秩序,如果硬闯责有劫法场的嫌疑,肯定会被官兵拿下问罪。那什么人才能喊这句话呢?古代是有严格规定的。古代对于死刑都是比较慎重的,宋朝就有慎刑司。对于死刑都有两道手续,一审主审官判犯人死刑后要行文到上一级机关等待批复。州衙府县是没有权利判决犯人斩立决的,对于斩监候的案子至少要上报到省里。如果要通知监斩官暂停行刑,必须是旗牌官高举文书才能闯法场拦刑。对于斩立决,不论犯人出身,三声追魂炮响后必须人头落地。如果想拦刑,报信者必须出示皇王手谕。

台下一句刀下留人只能缓刑,至于是否可以救命还要看最终判决。当然,刀下留人也是有使用次数限制的,事不过三。超过三次拦刑无效,刽子手无条件执行。如果有人阻挠,与犯人同罪。 欢迎补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