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喝酒?因为酒是唯一透过人体肠胃吸收,能在神经系统产生松弛感、快乐感的一种饮品。喝酒之后有三种状态,一是喝酒之后奔放、洒脱、痛快,此称为酣;二是喝酒之后飘逸、轻松,此状态称为醺;三是喝酒之后血液中酒精含量大增,头疼难受,口齿不清,这种状态称为醉。所以,喝酒的最高境界就是酣而不醉。所以呢,人喝酒时便情不自禁的畅饮起来,在酒中寻找奔放、洒脱与痛快的感觉,寻求给自多灾多难的人生一时解脱,尽量给自己一点酣,酣而不醉。不过话说回来,喝酒这事儿,有时候也不光是为了自己松快,更多时候是为了跟身边人“搭个桥”。你想啊,平时大家各忙各的,朋友聚会,坐一块儿光吃饭,话都飘在半空,没个由头深入。这时候酒杯一端,“来,走一个”,碰杯的瞬间,那点生分就少了一半。几杯下去,平时微信里都聊不几句的人,开始说“上次你帮我的事,我一直记着”,平时不好意思提的感谢,借着酒劲儿说出来,对方哈哈一笑,“都是朋友,客气啥”,那点距离感,就跟着酒气散了。家人之间也一样。我爸平时话少,尤其对我,总端着“父亲”的架子,问学习问工作,都跟审案子似的。但过年喝酒,他喝到微酣,脸有点红,话就多了。开始说“你小时候我带你去公园,你非要买那个大风筝,结果飞起来你吓得哭”,说着自己先笑,我也跟着笑,平时不敢跟他说的“爸你别总操心我,我长大了”,这时候说出来,他愣了一下,然后拍拍我肩膀,“知道了,喝”。你看,平时堵在心口的话,一杯酒下去,就顺了。还有同事,加班到半夜,几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吃宵夜,不喝酒光吃饭,都闷头扒拉,跟完成任务似的。但开一瓶啤酒,一人倒一杯,有人先开口“今天那个方案,客户改了八遍,我差点掀桌子”,另一个接话“我上周也这样,后来发现他就是没看懂”,你一言我一语,从吐槽客户到聊孩子上学,平时开会时板着脸的领导,这时候也说“其实我当年刚工作,比你们还惨”,压力没了,还觉得“原来大家都一样”,第二天上班,见面都亲切了不少。当然了,这也得喝到“酣”才行。喝少了,话还是憋着,跟没喝一样;喝多了,醉了,要么趴桌上睡过去,要么胡言乱语,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倒说了一堆,第二天还头疼,不值当。只有酣的时候最好,脑子清醒,心里敞亮,话能说到点子上,情能递到对方心里,喝完回家睡一觉,第二天想起昨晚的聊天,心里是暖的,不是悔的。总结:说到底,喝酒有时候不只是为了自己舒坦,更是为了给心里的话找个出口,给身边的人搭个桥。平时说不出口的感谢、不好意思讲的关心、堵在心口的压力,借着那点酒劲儿,顺顺当当说出来,人与人之间那层看不见的“墙”,就这么被酒气融了。酣而不醉,就是既能让话说透,又能让这份“连接”留得住,这才是喝酒最实在的用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