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生就是一条不断流淌的长河,逆流时是父母的依靠,顺流了儿女渐行渐远。

其实,走到一定年纪,陪伴孩子的角色自然转变,有些东西,无论生活怎么艰难,都别开口向孩子要——这不是生分,更是一份对彼此最温柔的远见。

人老了不管多难,都别伸手问孩子要这3样东西,不是生分,是远见

一、别要“选择权”——拦不住风,也困不住云

常见身边的老人,总舍不得放手,总想为孩子的人生掌舵。

从择业到婚姻,从柴米油盐到风花雪月,哪怕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了,父母那份操心永远都不会迟到。

可惜啊,鸟大了总要飞,路远了总得走。

歌里唱的对:“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作为父母,应该相信孩子也能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在生活的波涛里摸爬滚打,跌倒了会爬起来,迷路了终会找到方向。

咱们给了他们翅膀,就别害怕他们飞翔的天空风雨交加。

与其把力气耗在掌控孩子的选择上,不如省下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书法养花,跳 舞,约三五老友喝茶聊天,把自己的晚年过得丰富多彩。

孩子看到父母活得自在有趣,自然更愿意亲近,家庭的氛围也就更温暖融洽。

人老了不管多难,都别伸手问孩子要这3样东西,不是生分,是远见

二、别要“情感回报”——爱不是买卖,幸福不能强求

“我养你这么大,你还……”,多少人小时候被爸妈这样数落过?等自己成了父母,有时也脱口而出同样的话。

可是,亲情里最伤人的,就是用“恩情”去绑架。

想起一句话,“爱就像握在手里的沙,你越攥,流失得越多。”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和节奏,或许没法天天晨昏问候,或者常常忘了回微信,那不是他们不爱父母,只是在人生的洪流里无法分心。

乐观一点儿,别总觉得“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了”。

其实,他们心里早就把父母安放在最柔软的位置。

我们笑着,孩子放心工作;我们豁达,他们才敢展翅翱翔。

一句“你忙你的,我真挺好”,比千言万语都暖人心。

人老了不管多难,都别伸手问孩子要这3样东西,不是生分,是远见

三、别要“过度的关注”——各自精彩,才是最好的依赖

退休后的不少长辈,把全部的生活重心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每天微信消息如泉涌,电话铃声不停响,操碎了心,反倒让家里气氛紧绷。

一旦孩子回复慢一点,老人担心;没回电话,老人焦虑得睡不着觉。

有句话讲得透:“与其把时间消耗在陪伴上,不如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生活经营得精彩纷呈。”小区孙阿姨就是榜样,画画、种菜、跳舞、旅游……连外孙想约奶奶,还得提前预约。

正因为她活得洒脱,孩子们反而更愿意常常回家看看,家里也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父母给心灵留一点空间,给孩子留一点自由。

只有各自精彩,才能彼此成就。

人老了不管多难,都别伸手问孩子要这3样东西,不是生分,是远见

结语:最体面的晚年,是给孩子自由,也为自己喝彩

林语堂写道:“幸福人生,不过是寻一杯茶香,看一抹阳光,听一段琴音。”

真正的智慧,是在老去的时候,懂得守住自己的尊严,给孩子一份轻松,也给自己一份体面。

别因为年龄失去了热爱;别因为亲情互相索取和内耗。

学会做自己的太阳,不是生分,而是通透。

有一天当孩子回头,看到我们依旧是那个温和坚强、不拖累不裹挟的父母,心中自然充满柔软与感激。

这份深情,比任何说教、索求都更厚重。

写在最后: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遇到类似情况吗?如果你有些心得,欢迎留言分享。

愿所有父母都能活出自己的姿态,孩子们都能心怀感激地奔赴远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