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24日,综合日媒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大型无人机“海上卫士”23日在北九州机场着陆时,螺旋桨和尾翼与跑道接触并受损,国土交通省已将其认定为“重大事故”。
这脸打得有点响。40亿日元的高科技玩意儿,还没正式上岗盯钓鱼岛,先在自己家跑道上啃了地皮。
看看这MQ-9B“海上卫士”,来头不小。是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家的明星产品,号称能连续飞24小时以上,挂着先进的雷达和光电设备,专门在海上搞长时间盯梢。日本海上保安厅当初一口气订了足足两架,就是指望它们能弥补有人巡逻机的空白,加强对所谓“西南诸岛”(其实就是冲着钓鱼岛方向)的监控力度。结果呢?首架机去年才交付,这第二架刚来没多久,就上演了这么一出“硬着陆”。
事故原因现在众说纷纭。有说是操作员判断失误,有说是当时天气风速影响,甚至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无人机本身或者地面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出了点小毛病。不管最终结论是啥,核心问题都绕不开:人的操作和整个运维体系能不能配得上这么精密的装备。无人机不是玩具,特别是这种大型战略级无人机,对起降环境、操控人员的训练水平、应急预案的要求都极高。日本这么急着把它推上一线,看来配套的“软实力”可能还没完全跟上趟。
这事想想也挺有意思。日本这边无人机栽了跟头,那边美国盟友不知道作何感想。MQ-9系列可是美军大量使用的装备,号称久经考验,如今在日本手里出这种初级阶段的事故,面子上多少有点挂不住。更关键的是,周边国家看在眼里,会怎么想?会不会对日本运用这类高科技装备进行持续、可靠监控的能力产生疑问?尤其是当这种监控目标涉及敏感海域的时候。
当然,一次事故不能全盘否定一个系统。日本海保肯定会彻底调查,加强训练。但这个插曲确实提醒了大家:光有钱买顶级装备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战斗力,来自于人、装备、流程的完美结合。平时训练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适用。
希望这次“学费”能交得值。毕竟,维护海域的和平与稳定,需要的是扎实的能力,而不是时不时闹笑话的“高科技摆设”。
#上头条 聊热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