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我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相关反制措施旨在维护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是“正当防卫”行为。

早在美东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便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其中针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措施将于10月14日正式实施。这一所谓挽救船舶制造业颓势的举动,是典型的单边主义错误做法,具有明显歧视性色彩,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当下,中方出台反制举措,正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义之举。

媒体:美国又双叒叕踢到铁板

细看中国的公告,反制措施与美方措施的实施零时差,彰显了精准对等的用意;五类船舶的规定,避免了美方通过“换旗”“代持”等手段规避制裁的可能性,展现了穿透力度;而分阶段实施的收费标准,既给美方留出了调整政策的窗口期,也表明了中国打“持久战”的准备。很显然,这番反制举措,并非“掀翻桌子”的全面禁运,而是深思熟虑、冷静处理的结果;中方举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依据,再次彰显出有理有据、有力有节的态度。

你来我往的过招之间,世界普遍关注起中美在船舶制造与港口运营方面的实力对比。据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64%和57.6%,持续十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反观美国,2024年全年商用船舶产量不足10艘,仅相当于中国单月产能的1/10,其造船成本更是中国的3倍-5倍。

再看港口,中国港口智能化、规模化、低成本运营优势明显,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七席。美国港口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劳资纠纷频发,早已是全球供应链的瓶颈,前两大港洛杉矶、长滩去年吞吐量加起来不如宁波舟山港一家,今年在反复无常的高关税下,更一度出现靠港集装箱运输船锐减、码头空空荡荡的景象。

一旦对等反制进入实施,美国进口商将再次面临“进港难、成本高、时效慢”的压力,最终买单的,还是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率先挑起争端,却很难讨到好处,不仅再次暴露了自身短板,还连带伤害了全球航运业与本就脆弱的供应链,美国的“神操作”注定害人害己。

媒体:美国又双叒叕踢到铁板

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3月召开的一次听证会上,从佛罗里达州的船舶经纪人到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几乎所有团体都表态反对港口费,还预演了单边主义政策可能遭到的反噬,包括物价上涨、出口骤跌、就业减少、GDP下降等“毁灭性打击”。来自一线的务实声音,撕开了一些美国政客编织的“产业复兴”假象,也道出了保护主义最根本的悖论——以“捍卫利益”为名的政策,往往最先伤害本国百姓的生计。

这些年,美国满世界大搞极限施压和政治讹诈,特别是对中国,更把关税大棒、技术封锁、清单管制、法律制裁等手段全都用了几遍,但结果无一不是踢到铁板。事实证明,今天的中国,心中有底,手里的牌,有实力也有决心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与发展空间,同时捍卫国际规则与公平正义。

美国的歇斯底里,反而让世界看到了所谓“美国神话”的破破烂烂:“低价蛋抢不到、高价蛋买不起”的民众,承受巨大损失陷入血亏的豆农,被暴涨的关税拖垮经营的企业主……美国有没有再次伟大?还是愈发力不从心?明眼人心中都有答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