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方面突然放话了:如果中国限制稀土供应,日本就会联手美国再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话不长,却是把两条最要命的链条都点了名。 顺着这话茬,先把稀土摊开说清楚。2010年钓鱼岛风波后,稀土价格一度飞天,日本急忙去澳大利亚抱住Lynas的腿、搞回收、搞替代,这些年确实分散了部分风险。但核心环节还在中国手里——开采不是最难的,冶炼分离和高性能磁材才是命门。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在稀土分离和钕铁硼磁体上占据绝对份额,工信部还按年做开采与冶炼总量控制。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家里水龙头:水源别人也有井,但阀门多在我们这儿拧着。 补充一句,把镜头转到芯片设备这头。日本这块家底很厚:Tokyo Electron在刻蚀、薄膜沉积、涂胶显影里都是顶流;SCREEN拿着涂胶显影的关键设备;Kokusai做热处理炉;Ebara做CMP;测试领域有Advantest。再加上美国、荷兰的配合,卡住先进制程是有招的。我们这边,刻蚀、清洗、沉积等设备在14纳米及以上量产线里已有不少国产机型顶上去,但光刻、关键材料和高端检测还得继续追。这就像房子的门锁:大门钥匙(光刻)还在别人手里,屋里其他房间的钥匙(刻蚀、清洗)我们在一把把配。 把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哪边更疼?短期看,卡稀土会让高性能磁体、风电、电驱、雷达导引这些下游抽筋,全球都疼,日本更疼;卡设备则像慢刀子,今天不至于停线,但明天的先进产线会慢半拍。一个像突然“断水”,一个像持续“限电”。所以别轻信“你禁我就更狠地禁你”这种口号,供应链是互相咬合的,谁也别指望对方先跪,最后可能一起掉坑里。 顺着时间线看,我们这边也不是没动过手。2023年对镓、锗、石墨实施出口许可后,全球市场立刻紧了一下,相关出口显著下滑,价格先跳再稳;对方则赶紧找替代、囤货、腾挪工艺。说明啥?工具箱是有效的,但得精准出招、讲规则,既要打到点上,又要留出回旋,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说回应对之道,关键是“两头抓”。稀土这头,要把冶炼分离和高端磁材的利润链牢牢攥住,继续做强做精,同时把配额、环保和产业升级捏成一套组合拳;设备那头,刻蚀、薄膜、清洗要加速上量,检测、关键零部件跟上来,光刻、核心材料就当硬骨头一点点啃。企业该备库存的备库存,该多路径验证的多路径验证,像家里备粮、备药,平时多一道保险,事到临头少一分慌。 最后还是那句话:嘴上喊不赢,得靠产线上的灯光说话。稀土和芯片设备这两条链,一条硬、一条深,都是命根子。稳住阀门,修好钥匙,别被情绪拽着跑。等到夜里港口的集卡一辆辆进出、工厂的白灯一直亮到天明,谁先熄灯,谁就先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