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两天的谈判后,中美两国历时一个多月的关税战,就此按下了暂停键。根据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将在接下来90天内,互相降低此前加征的高额关税,并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这份声明发表后,美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最关心的就是中方是否会在稀土问题上放松管控。

稀土牌中方留后手了吗

(美财长贝森特)

我们都知道,在特朗普火力全开对准中国后,中方随即就采取了强烈反击的姿态,除了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外,中方还建立了针对某些战略金属的出口许可机制。而当下世界上重稀土的大部分开采和几乎所有的精炼,都是在中国进行的,这就使得这类产品的贸易处在了停滞状态,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构成了直接威胁。

在声明发表后,美方一如既往地乐观,认为当天宣布的关税战休战,将使得中国商务部加快审批中重稀土出口许可的申请,一些美国客户的出口商很快就能获得许可证。

然而,美方预判还是有所失误了。

从联合声明可以看到,中方暂停的是今年4月2日后实施的7类中重稀土出口限制,如钐、铽、镝等,但此前已实施的镓、锗、钨等战略矿产管制并未取消。这种“选择性松绑”既回应了美方诉求,又保留了中方对军工关键材料的控制,其中镓用于雷达芯片,锗用于夜视设备,钨用于穿甲弹,这些都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依赖。

同时,中方在联合声明采用的,是“暂停或取消”而非“全面解除”的表述。这种模糊性表述,就为后续中美博弈预留了空间:若美方未履行关税承诺,如90天后恢复24%关税,中方便可能重启或扩大管制范围,甚至将镓、锗等纳入对等反制。

更为重要的是,就在商务部发表联合声明后不久,中方就召集十大部门,七个省份在长沙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而会议内容,就是加强战略矿产出口的全链条管控工作。

会议指出,战略矿产出口管制事关我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所以必须要强化出口全链条管控,密切跟踪战略矿产的流向,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稀土牌中方留后手了吗

(中方将加大稀土出口全链条管控)

对于这一点,中方其实是有教训在先的。在中方宣布对稀土资源管控之后,一些韩国企业就私自将含有重稀土矿物的产品,出口给了美国的国防承包商,而这种做法,将直接削弱中方反制美方的效力。

所以,我国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继续严查“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等行为,并要求企业提供终端用途声明。云南、江西等主产区更是连夜升级管控,通过“管制+执法”组合拳,确保稀土流向符合国家安全利益。

总而言之,中方在关键问题上,还是留了一手。

对于中方来说,此举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是因为协议条款仍存在临时性和一定的执行风险。

中美协议中暂停的24%关税,持续时间仅为90天,且保留10%的关税底线作为博弈筹码。这种“临时解冻”,本质上是美方为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和债务危机的权宜之计。更何况已有历史经验表明,美国曾在2018年协议签署后2个月,便单方面撕毁了承诺,所以中方必须要防,此次90天窗口成为美方“缓兵之计”的时间框架。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国内政治存在不可预测性。

特朗普在谈判后虽宣称“成果丰硕”,但其过往行为模式显示,关税政策可能随国内政治需求剧烈波动。比如说2025年4月,美方以“对等关税”为由将对华税率推高至145%,而此次谈判又突然大幅让步,这种“极限施压”到“突然缓和”的循环,就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美国政策的不稳定性,未来美方极有可能通过其他手段继续对华施压。

稀土牌中方留后手了吗

(美总统特朗普)

此外,美方一边取消的 91% 关税主要针对今年4月后加征的叠加税率,并未触及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的关税壁垒。这种“选择性降税”,也使得协议对中美核心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有限。所以中方也必须手中握有筹码,才能在美方出尔反尔之际打痛对方。

总之,中美关税谈判的阶段性成果,本质是双方在经济压力下的策略性妥协,并未触及战略竞争的核心矛盾。中方需以“打谈结合、以拖待变”的韧性应对:一方面抓住窗口期扩大对美出口,另一方面强化科技自主、供应链韧性和规则话语权。

这场博弈的最终胜负,将取决于双方在技术突破、产业链重构与国际规则制定上的长期较量。在美方未实质性解除科技封锁、停止干预中国内政之前,中方的警惕不仅是必要的战略清醒,更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的必然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