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军核潜艇再次现身菲律宾意欲何为
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福建完成电磁弹射并驶入南海,刚露面的国产大型无人潜艇,也悄然出现在南海之后,美国海军“俄亥俄”号巡航导弹核潜艇,近日出现在菲律宾苏比克湾。按照“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的说法,这是美国试图利用海底战略装备,反向威慑以平衡福建舰带来的巨大影响。
▲“俄亥俄”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对普通国家的威慑力确实不小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技术钻研后,美国海军在70年代末,列装了“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款排水量18000多吨的超大型装备,至今仍然是美国海军最大的量产潜艇。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快速萎缩的核潜艇部队,使得18艘“俄亥俄”稍显浪费。因此,从2002年开始,最初建造的4艘“俄亥俄”先后进行改造,原本发射“三叉戟”的24具垂直发射管,被改造成22具“战斧”垂直发射装置(每具搭载7枚),剩余2具则是特种部队进出秘密通道。
▲改造“俄亥俄”发射管确实是很有价值的想法
到2006年,花费约30亿美元完成改造的4艘“俄亥俄”,就成为美国海军手里极具威慑性的巡航导弹核潜艇。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乱后,正在地中海游弋“佛罗里达”号悍然出手,一口气发射了93枚“战斧”,为后续战斗机空袭扫清了障碍,首次展示了巡航导弹核潜艇的饱和打击能力。此外,在2010年东海局势愈演愈烈,国内不得不动用战略装备进行威慑时,美国海军曾组织三艘改造后的“俄亥俄”,在印度洋、菲律宾和韩国同时上浮,威胁意味不言而喻。
▲另外14艘未接受改造的“俄亥俄”,则是美国海军核威慑基石
相比于明面上部署的航母,4艘在水下活动的“俄亥俄”,要隐秘得多。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这几年一直在尝试大周期、人员轮换部署,以尽量利用其威慑力。比如说“佛罗里达”号在去年7月返回本土时,就创下了持续部署727天,完成五组人员轮换的纪录。同时,今年1月,“密歇根”号结束长达15个月的部署归港时,还因为“在西太平洋敌对环境中,三次使用无人潜航器完成秘密任务”,有多名艇员被授予勋章。如此种种不胜例举,简单来说,4艘“俄亥俄”确实是非常有威慑的战略装备,尽管其已经不搭载潜射弹道导弹了。
▲使用无人潜航器本来就是“俄亥俄”的关键任务
这次“俄亥俄”号是9月3号出现在菲律宾,当时正值“九.三”阅兵震动全球,也就没那么多人关注。美国的想法,显然是借助这款战略武器,给菲律宾、日本等东亚盟友吃一颗定心丸。没想到后续福建舰、大型无人潜艇接踵而至,菲律宾又在海上吃了大亏,这颗定心丸就吃到了现在,一直没走,甚至再次公开露面以壮声势。怎么说呢,单艇最大154枚“战斧”的投掷量,确实极具威慑性,但现在毕竟是2025年了,亚音速巡航导弹对大国而言已经落伍了。
▲美国海军还有专用的潜艇支援舰和潜艇配合
在俄乌战场上,“爱国者”和S-400拦截亚音速巡航导弹的效率都非常高,几经升级的“战斧”也脱离不了这个限制。更关键的是,西太复杂的地理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潜艇进出,但同时也对域外潜艇部署提出了很大挑战。只敢在菲律宾海活动的“俄亥俄”号,实际能覆盖的打击范围相当狭窄,更何况国内海军正在积极进取,准备利用航母编队,将菲律宾以东、日本列岛以南这片广阔海域,牢牢控制在手里,最起码也要将域外潜艇驱逐出去。
▲航母,还是需要航母
还是那句话,太晚了。在中国已经全面铺开高超音速武器的情况下,“战斧”并不优秀的性能就是最大短板。4艘“俄亥俄”要真是搭载154枚高超音速导弹,那还真得让它三分,但既然只是普通巡航导弹,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