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伊朗为何考虑迁都
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什么?伊朗要迁都?
你没听错,几百年以来伊朗的首都德黑兰,恐怕要迁都了。
这可不是坊间传闻,而是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在10月2日出访霍尔木兹甘省时公开表态:“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把首都从德黑兰迁走,向南、靠海。” 核心理由指向水危机、超大城市病与地质下沉,并将发展路线图押向波斯湾和马克兰沿海经济带。
1786年,德黑兰被卡扎尔王朝创建者阿迦·穆罕默德汗定为都城,从此历经百年变迁,德黑兰都是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年的考量包括靠近北疆要地、远离旧都权力集团。今天,它遭遇的恰恰是资源、生态、安全的新约束。
来看看德黑兰的糟糕处境。
首先是最重要的水资源约束。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都城,都因为缺水,最后被抛弃。而德黑兰水供给塌方,是伊朗迁都的首要考虑。
德黑兰人口超1000万,却消耗全国约四分之一的用水;过去两年降雨远低于常年,2025年或不足100毫米,对比常年约260毫米,水库来水减少,被迫加抽地下水,运输外水成本高达约每立方米50块。
第二大因素,是德黑兰地面沉降问题严重,近年来持续下沉。
伊朗多地进入全球极端地面沉降“热点”,德黑兰部分区年沉降可达20–30厘米级,基础设施与建筑安全风险激增,且属不
第三大因素是超大城市病难以治理。
首都是一个国家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人口、商业都聚集,引发大城市病。德黑兰也不例外,拥堵、污染、地震带风险, 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功能相叠加,以至于历届伊朗政府都曾经探讨,要迁都或者迁出政治功能。
往哪儿迁?
伊朗总统所说的马克兰沿海地带,是当前政府公开优先研究的区域。
这个逻辑是向海而生,向海洋进发。这一地区直通公海,拥有港口,便于外贸,而且靠近大海,容易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在此建都,还能带动伊朗东南欠发达地区,一举两得。
不过这地方的短板是,基础建设薄弱,气候异常炎热,由于靠近公海,伊朗树敌很多,能源和安保的投入,是一个无底洞。
迁都,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国之大事。
伊朗的迁都,也是一场十年级别的国家工程。
公开估算,这将是800~1000亿美元量级的大工程,而且大部分需要投向新首都的基础设施、能源供给、海水淡化、安保以及跨国供应链设备。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比如埃及和印尼的迁都,迁都是需要分十到二十年的分阶段推进。先迁政府与基础职能,再引导高校与科创与企业总部。伊朗还要面对制裁环境下的融资、设备与技术引进掣肘。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治理机制跟世俗国家不同,不但需要立法和转向机构统筹,还需要宗教领袖授权。
伊朗迁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决心已下,程序只不过是走过场。
伊朗政府已设立评估与沿海发展配套机制并多次公开造势,显示政治决心在抬升。
伊朗迁都,也带来巨大的工程量,也是各个基建狂魔眼中的肥肉。其中环境和工程技术的领先者,会成为大赢家。
南部靠海的水源可由海水淡化和清洁电力解决,但能源与电网需同步扩容;同时要处理极端热环境的城市设计与沿海国防安全问题。
这就不得不说中国的优势了,在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设、环保和海洋技术来说,中国敢说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伊朗的此次迁都,一定会给中国的工程类大央企、技术类私营企业巨大的机会,而中国与伊朗的良好关系,一定有助中国企业获得大订单。
伊朗的迁都,已经从动议到了图纸上,5—8年完成行政中枢南迁,10—15年做产业与科教配套转移,20年时间,一座崭新首都将拔地而起。
历史告诉我们:德黑兰因战略与权力地理而“崛起”;现实逼迫它为资源与生态重写“版图”。迁都不是城市输赢,而是国家空间再平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