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川超”赛场最炸的声浪是啥子?
不是裁判的哨声,也不是球员的呐喊,是看台上那阵裹着火锅味的“雄起”。喊得敞亮,听得提神,连隔壁看台的外地游客都忍不住跟着吼两句,虽然调子总有些奇怪,但那股子劲没差。
“雄起”这两个字,早不是单纯的助威词了,是刻在四川人骨子里的精神暗号。
“川超”赛场最妙的,是“雄起”之外的加戏:自贡球迷会跟着喊“辣得飞起”,乐山球迷接“跷脚牛肉整起”。连裁判吹错判罚,球迷都喊:“裁判,喝杯盖碗茶再判嘛!”
这些裹着方言和烟火气的喊声,才是“川超”最独有的声纹。
遂宁方言刚出圈,各地口号跟到上
“川超”今年最出圈的声浪名场面,不是绝杀后的狂欢,而是揭幕战成都VS遂宁开踢前,两队球迷的海报隔空互怼。这股又逗又刚的劲,直接把“川超”方言助威的氛围感拉满,而主角遂宁,硬是靠几句接地气的方言喊成了网红队。
揭幕战定在双流体育中心,比赛还没开始,成都球迷先甩出张“挑衅”海报:“听说死海很咸?我们成都守门员也很闲。”
明眼人一看就懂,这是拿遂宁的招牌景点死海开涮,暗戳戳说遂宁踢不进射门,成都守门员都得摸鱼。
这话一出,遂宁球迷连夜赶工,第二天就亮出回应海报,字里行间全是川式幽默:“如果守门员有点闲,不如来死海泡温泉!就让成都一直‘漂’!”
“漂”字用得绝,既点了中国死海能浮起来的特色,又拐着弯说:成都想赢?门都没有,只能在场上“漂”着。
等裁判吹哨开踢,遂宁球迷的方言炮弹才真叫惊艳。
领头的球迷一喊“涪江浪”,众人立马齐声接“‘续林’(遂宁)棒”。球员带球冲禁区,又喊“攒劲爪”(zuá、踢),不得虚!更有什么:称霸称王,“磊创飞房”(屡创辉煌)!
这些口号都是球迷平常在茶馆里经常聊起的。
“涪江浪”是说遂宁靠着涪江,点出了地域特色。至于“攒劲爪”,地道的遂宁人从小喊到大的,“爪球”比“踢球”更有股子狠劲。
遂宁这波出圈,其实只是“川超”方言助威的冰山一角,其他城头的球迷也各有各的耍法,每句口号都藏着自家的专属梗。
乐山球迷直接玩起发音梗:乐山的乐,不是Loser的Lo!喊得又响又溜,只要是路过的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南充球迷还是离不开美食,看台上飘着“吃盔是福”。这下大家都晓得了,南充的锅盔和口号一样硬。
泸州球迷的口号自带酒气,毕竟是国窖产地,喊的是:你只晓得我有国窖,万一我还有“国脚”!
广安队更野,队名叫“板楯蛮”,口号直接来:板楯蛮、拌得蛮,不服咱就干一盘!板楯蛮是广安古代的勇猛部族,一股子不好惹的劲。
达州球迷走霸气路线:各位的梦,到“达”为止!把达州的达字嵌进去,又狠又有梗。
这些喊声,为啥子能勾住四川人?
有人说,“川超”的口号太土,没有职业联赛的高级感。但四川人就吃这一套——因为这些喊声不是编的,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喊的是乡音,是烟火,是刻在骨子里的认同。
首先,喊的是“家乡的魂”。
“扎起”是江湖气,“辣得飞起”是火爆劲,“跷脚牛肉”是安逸感,“燃面甩起”是豪爽劲。
这些口号不是随便凑的,是每个城市最贴骨的标签。
其次,喊的是“草根的真”。
“川超”的球迷不是职业助威团,是卖菜的、开馆子的、上班的普通人。他们喊口号不按剧本,高兴了就喊“巴适”,急了就喊“搞快点”,饿了就喊“红苕稀饭”。
这种不装的真,比任何“高级口号”都动人。
最后,喊的是“集体的回忆”。“雄起”勾着全兴时代的老球迷,“扎起”“辣得飞起”又养着新球迷。
现在的“川超”,不光是球员在踢,更是球迷在喊。喊出的是方言,传出去的是文化。
外地游客来四川,都爱去“川超”赛场喊“雄起”;短视频里,“自贡辣得飞起”“乐山跷脚牛肉”成了四川文旅的新名片。
这些喊声,早就不只是赛场的背景音了,是四川人对生活的热爱。
你的乡音,喊的是哪句?
其实“川超”的喊声,从来不是喊给场上球员听的,是喊给自己的。
喊出心里的敞亮,喊出对家乡的亲,喊出平凡日子里的那股子劲。这些喊声可能不高级,甚至有点土。但这就是四川人:热辣、安逸、重情义,连喊口号都带着生活的香。
那么你呢,你的乡音里,藏着哪句口号?不管是哪句,只要喊出来,就都是最地道的四川味:敞亮,提神,有劲儿!
你的观赛故事,同样值得被看见!战术分析的硬核长文、赛场瞬间的温情记录、灵光乍现的趣味段子……你的球评将是“川超”全民狂欢的独特风景线!
投稿通道持续开放,欢迎。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获得现金稿费奖励。
温馨提示
• 投稿即视为授权四川观察平台使用该内容
• 请确保内容原创,文责自负
扫码立即投稿,让你的球评被全川球迷看到!下一个足球评论达人就是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