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辽阔的西北边陲,有一片土地承载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梦想,那就是新疆。新疆不仅是地理上的战略要地,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运而生,这支队伍肩负着屯垦戍边、发展经济的重任,在荒漠戈壁上开垦出一片片绿洲。然而,到了1975年,这支曾经辉煌的队伍却迎来了撤销的命运。
兵团政委裴周玉,也随之被调回北京,等待新的工作安排,最终却退居二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起伏
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得先从它的来历讲起。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成分复杂,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分裂势力,对国家统一是个不小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稳固边疆、促进民族团结,中央决定在新疆推行屯垦戍边的政策。
1954年10月,兵团正式成立,任务明确:既要保卫边境,又要搞生产建设,简单说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支队伍不一般,既有军人的纪律,又干着老百姓的活儿,真可谓是“兵民合一”。
兵团成立后的头二十年,真的是干出了大名堂。在新疆的戈壁荒滩上,他们开垦了上千万亩耕地,粮食产量一度占全疆的四分之一,棉花产量更是占到一半以上。不仅如此,兵团还建起了工厂、矿山,修了公路、铁路,为新疆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兵团在边防上也立了大功,稳住了边疆局势,让分裂势力没啥空子可钻。到1975年,兵团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140多万人口的庞大组织,下辖10个师、174个团,实力不容小觑。
可辉煌背后,也有不少坎儿。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兵团也没能躲过这场风暴。1966年以后,内部派系斗争不断,生产秩序被打乱,经济效益直线下滑。1967年,兵团第一次出现亏损,亏了3849万元,此后一年比一年惨,到1975年,累计亏损高达7.94亿元,日子过得是捉襟见肘。
经济上的困境,再加上政治上的动荡,让兵团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中央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最终决定在1975年3月25日撤销兵团建制,改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接手兵团的业务。这一下,兵团21年的历史暂时画上了句号。
撤销的原因,说起来挺复杂。经济上,兵团的亏损是个大包袱,中央财政实在背不动了;政治上,国内局势不稳,中央需要集中力量恢复经济,兵团内部的混乱也让管理成本变得太高。当时还有个背景,70年代后军队系统也在调整,兵团这种半军半民的模式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综合这些因素,撤销兵团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兵团的功绩被否定,相反,它在新疆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
裴周玉的奋斗
兵团撤销的背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兵团政委裴周玉。他是位老革命,经历过大风大浪,生平履历拿出来都能拍部电影。裴周玉1912年12月出生在湖南平江,1927年投身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红军时期开始,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打过抗美援朝,战功赫赫。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调到乌鲁木齐军区当副政委,同时兼任兵团政委。那年他53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
到兵团后,裴周玉干劲十足。他知道兵团对新疆的重要性,经常下基层,跑农场、看工厂、访边防,跟干部职工打成一片。他推动农业生产,抓工业发展,还特别重视边防安全,想方设法让兵团在乱局中稳住阵脚。
1969年,裴周玉因为长期劳累,他的胃病加重,后来不得不切掉大半个胃,健康状况一落千丈。
1975年兵团撤销时,裴周玉63岁,满头白发,身体虚弱。他接到中央调令,收拾行囊,坐火车离开乌鲁木齐,告别了在新疆奋斗的十年。回到北京后,他在军委宿舍安顿下来,原以为会有新任务等着他,毕竟他革命了一辈子,经验丰富。
可当时政治局势还没完全稳定,人事安排拖了又拖。裴周玉就这样在北京待了两年,直到1977年才接到新指示,去中央党校学习,顺便担任装甲兵顾问。安排其实挺明确了:他退居二线了。
退居二线对裴周玉来说,既是转折,也是解脱。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组织考虑到这些,给了他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他没抱怨,反而很坦然,觉得自己还能为国家出力就不错。在党校,他认真学习,分享革命经验;当顾问时,他帮着装甲兵部队提建议,出主意。直到1983年军队改革,装甲兵缩编,他才正式退休,结束了几十年的军旅生涯。
晚年岁月
退休后的裴周玉,没闲着,也没消沉。1983年,他71岁,搬到北京一处安静的住宅,开始过起了规律的日子。每天早上,他去公园散步,打太极拳;下午看看《人民日报》,读读军事书,关心国家大事。他还喜欢跳舞,经常参加老干部活动,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
更难得的是,他特别注重养生。年轻时因为胃病和战伤,他身体底子不好,70岁前体重才90多斤,还患了冠心病和气管炎。退休后,他戒了烟酒,吃得清淡,定期体检,硬是把身体调理得不错。90岁时,他还能爬山,走路稳当得很。
2010年,他在一次老干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心态得乐观,生活得规律。”这话接地气,也挺实在。2015年6月20日,裴周玉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湖南平江烈士陵园,回到了故乡。消息传开后,社会各界都表达了缅怀,大家记着他为革命和建设付出的心血。
再说回兵团,1975年的撤销只是个暂停。1984年,中央决定恢复兵团建制,让它继续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出力。如今的兵团,已经是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关键力量。
裴周玉的一生,跟兵团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从战争年代走来,在建设时期拼搏,最后在和平岁月里安度晚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