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早,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派出了海军舰艇和空军战机,在黄岩岛领海边缘展开了一次“战备警巡”。这一行动不是偶然,给最近闹腾的南海局势,来了一记干脆利落的回拳。看懂其中意思的人,都对这一举措拍手称好。要知道,在南海这片复杂的海域,每一次军事行动都牵动着多方神经,而这次的战备警巡,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
黄岩岛是南海中沙群岛里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它像一把钥匙,卡在南海主航道的咽喉。这片海域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商船都要从这片海域经过,从亚洲到欧洲、非洲的货物运输,很多都依赖这条航道。一旦这里出现动荡,全球的贸易往来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水下还有储量可观的油气与渔业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谁掌握黄岩岛,谁就掌握了南海的“交通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片海域的秩序。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有史可考、有法可依,早在几百年前,中国渔民就常年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捕鱼,中国政府也一直对其进行有效的管辖。但总有人想把它据为己有,菲律宾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年不断在黄岩岛问题上制造事端。
最近这段时间,菲律宾的一系列动作更是让人看清了其真实目的。他们至少做了三件事:第一,海警船多次贴着黄岩岛领海基线航行,这种行为明显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不断挑战中国的主权。第二,与美国、日本搞联合演习,把域外军机军舰请到家门口。这可不是简单的军事训练,而是想借助外部势力的力量,给中国施加压力,让南海局势更加复杂。第三,用媒体镜头把每一次冲闯都包装成“自由航行”,在国际上混淆视听,试图争取舆论支持。这些动作看似零散,实则步步为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舆论和现场同时制造“黄岩岛有争议”的假象,为其进一步侵占黄岩岛铺路。
面对这一系列挑衅,南部战区从去年11月就开始在黄岩岛附近组织联合巡逻,当时的行动更多的是起到警示和监控的作用。但这一次升级为“战备警巡”,意义就完全不同了。“战备”二字意味着枪炮就位、雷达开机、飞行员坐在座舱里随时能升空,整个部队都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一旦有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在38秒的官方短视频里,飞行员的声音先传来:“我已到达黄岩岛任务空域,任务正按计划实施。”随后,舰艇编队的报告也响起:“108编队抵达黄岩岛附近海域,按计划开始组织战备巡逻。”这两句话听上去像日常通报,其实分量很重。它们清晰地告诉菲律宾,也告诉所有观望的国家:黄岩岛附近,中国已经做好了随时应战的准备,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另外,这次行动还释放了三重信号。首先,这是对菲律宾等挑衅者的有力警告。南部战区海空兵力开展战备警巡,说明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战准备,绝不允许菲律宾等国家的船舰和飞机在黄岩岛附近进行滋扰和侵权挑衅。要知道,中国军队的实力有目共睹,无论是海军舰艇还是空军战机,都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任何试图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都会遭到坚决回击,而且挑衅者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次,这一行动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黄岩岛及周边海空域的管控。通过持续的巡逻警戒,中国能更有效地掌握黄岩岛周边的海空情况,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威胁。比如,一旦发现有外国船舰非法闯入,能够迅速上前拦截、驱离;如果有不明飞行器靠近,也能第一时间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这保证了我国在该地区的主权和安全不受侵犯,对让南海地区恢复安静、保障我国的海洋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管控措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那些别有用心国家的挑衅行为。
最后,这次战备警巡也向国际社会亮明了态度。中国一直说“和平解决”,这是中国处理国际争端的一贯立场,我们始终希望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南海问题。但“和平”不等于“忍让”,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绝不会有丝毫退缩。如果有人把中国的克制当成软弱,那我们就用行动告诉他们:主权问题没有谈判空间,中国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己的领土和主权。
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让局势更紧张?答案恰恰相反。不来一次刺刀见红式的坚决行动,南海永远别想迎来真正的安静。只有让挑衅者真正意识到代价,他们才会收手。解放军这次在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开展的战备警巡,就是这样一次关键的行动。它向世界宣告,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南海的安静与和平必须得到维护。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解放军会继续坚守在南海的海空一线,用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驾护航,为南海地区的安静与和平贡献坚实的力量。同时,也希望那些挑衅者能认清形势,停止错误的行为,回到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毕竟,和平稳定的南海局势,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参考资料:《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观察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