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中秋节,十五的月亮十六并没有圆,在这团圆的日子里,大明土木堡战神皇帝朱祁镇被瓦剌给活捉了。朝野震惊,皇太后召集群臣,徐珵说我夜观天象咱们还是学赵构提桶跑路吧。


       曾跟着英国公张辅回来的安南太监金英一听这话,大骂老徐不是男人。兵部侍郎于谦更是怒目圆睁、厉声呵斥这老徐没种。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尚书陈循也都强烈支持于谦。几天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后来,还在他的英明指挥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那么,您说说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尚书陈循谁地位高呢?懂点历史的可能会说,当然是于少保于谦了,正是他的力挽狂澜,才救大明于即倒!
       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呢?在明朝于谦就是再影响力大,也是刚刚由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的。兵部尚书最早起源了周朝,孔子的偶像周公旦曾写有《周礼》一书。兵部尚书在周礼里是属于夏官司马,秦朝的“兵部尚书”是太尉,那是位列三公的,另外两位是丞相和御史大夫。


       “兵部尚书”在汉武帝时达到了巅峰,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首次得到这一职务的是卫皇后的弟弟——卫青。其正式的职务为大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入朝治国,出征统兵。后来,汉武帝为了褒奖霍去病,并为了打压卫青,又新增大司马一职,大司马又在大将军之上,这是常务副皇帝的节奏吗?很显然不是,但后来汉武帝这招启发了洪秀全,老洪发扬光大太平天国都是王爷。
       既然兵部尚书于谦不是三人最高的,那么吏部尚书王直是最高的吗?吏部是干啥的,管人的吗?错!管官的!更通俗地说就是管干部的!周公对吏部尚书定位很高很高,有多高,跟天一样高——是为天官。周公在定义的六官明确将天官列为六官之首,总揽六典之政,其职权就和后来的大将军卫青一样。
       六典就是治典(户)、教典(吏)、礼典(礼)、政典(兵)、刑典(刑)、事典(工)。天官又名冢宰、大宰卿,后来的宰相也是从这里衍生的。


       吏部从其一诞生就非常厉害,汉成帝设立尚书四人,主管四曹,其中的常侍曹,在东汉时改为吏曹,魏时改为选曹,西晋又在东汉的基础上加了个“部”,成为了吏部曹,后去掉了曹字。
       在我们印象中总是“小吏大官”,可吏部明明是管官啊,个人认为成为“官部”才名副其实呀!吏部也的确官气十足,沈约在《宋书》里说,别的曹长官,直接称呼尚书,而吏曹则必须加上吏部尚书。明朝初年就是首辅、大学士加上三孤兼任尚书衔,也得排在吏部尚书之下。比较典型的就是首辅杨士奇排在吏部尚书蹇义之后,甚至也要排在户部尚书夏元吉之下。


       那户部尚书陈循是不是排在吏部尚书后面吗?按景泰规定,就是进入内阁,其排名仍然按照原来的序列。比如左都御史王文升高升为吏部尚书兼任大学士排名还是不变。由此,我们可以推理于谦刚刚升官,其排名、地位也只能在三人之末对吗?不对,陈循升职比于谦还晚两天呢!他是八月二十三日升任的户部尚书!可您知道吗?陈循上任户部尚书那天,还担任了内阁首辅!陈循有内阁首辅的加持,理论上地位最高。景泰皇帝也很重用他,明确对他说:“朕任卿掌内阁事”。
       景泰皇帝对于谦的重视,更超过了首辅,原因很简单,于谦几乎再造了明朝。于谦对内阁是不认可的,他是严格遵循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训,支持皇帝直接与六部对接。


       就非常态而言,景泰年间的兵部尚书于谦的地位很高,反之就常态而言尤其在景泰年间首辅第一、吏部第二、户部第三。按照《周礼》排名上天官第一,地官第二,地官就是后来的户部。户部最初叫民部,李世民当皇帝没改,他儿子唐高宗为了孝顺李世民那把民部改成了户部,户部就是六官里的大司徒。
       户部之下是礼部,也就是春官宗伯。礼部之下是兵部,就是六官里的夏官。不是有句话叫,先礼后兵嘛!刑部是秋官司寇,最次是工部叫冬官司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