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山东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 本报记者 徐佳

郯城的木旋玩具、中国结、二胡,临沭柳编,莒南高榆木梳,费县手绣……在沂蒙大地,“非遗”产业绽放着绚烂光彩。

在省农信联社的指导下,临沂全市农商银行充分挖掘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赋能效应,把金融助力“非遗”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截至2024年5月末,临沂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281.3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66.55亿元,在沂蒙大地描绘出一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农商画卷。

老物件带动“新”产业

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郯城木旋玩具”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由郯城县港上镇北部樊埝村村民创造。

受木旋玩具品牌影响,木制品行业成为港上镇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该镇有木制品专业生产村11个、木工等手艺人1万余人,形成了以板材、装饰条、木旋玩具等为主的产业链。为了支持产业发展,郯城县招商引资,建设起郯城县木玩产业园,产业园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现已建成高标准厂房34幢,进驻企业20家。

郯城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信用”服务模式,采取“整体授信、分户用信”的方式,在木玩产业园率先开展“整区授信”工作,授信5000万元;创新推出“木材加工系列贷”“中国结艺振兴贷”“惠农杞柳贷”“二胡生财贷”等信贷产品,并在非遗技艺发源地设立“金融服务超市”,惠及手艺人上万人。截至5月末,累计支持木旋玩具、中国结编制、二胡、柳编等非遗产业项目100余个,投放专项信贷资金7.2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户,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

亿元产值“梳”出来

“我们村有300多年的木梳加工历史,现今全村419户几乎家家做木梳。”莒南县东高榆村党支部书记、高榆木梳制作技艺传承人丁明文介绍,“高榆木梳制作”2007年被列入“非遗”项目,全村年产木梳4000余万把,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年产值近1亿元。

一把好梳子从一块好木材开始。木梳制造加工有极强的周期性,每年秋季家家户户集中购进木材。“通常我们每户需要购进和储存两车原材料,资金缺口20多万元,莒南农商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很给力。”木梳加工户刘恩夫说。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莒南农商银行专注支农支小,深入对接农村特色产业,针对东高榆村木梳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资金需要,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拳头”产品“木梳贷”。截至5月末,莒南农商银行运用整村授信、无感授信、批量导入等营销方式,对东高榆村419户居民建立信用档案,累计授信201户,发放贷款3698万元,其中“木梳贷”用信105户,金额1152万元。

柳编卖到欧洲去

随着手指上下翻飞,一根根柳条随心舞动,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柳编作品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临沭县柳之韵工艺品有限公司位于临沭县曹庄镇,是临沭规模较大的柳编企业,产品大多出口欧洲,年产值800多万美元。

为了解决柳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题,临沭农商银行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推出了专门针对柳编产业的特色信贷产品——“乡村振兴·杞柳贷”,持续提升信贷产品与特色产业的适配度。截至5月末,已办理乡村振兴·杞柳贷96户,金额6113万元。临沭农商银行还向上游小微企业主推“鲁担惠农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助力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累计发放“鲁担惠农贷”715户,金额3.05亿元。

村民“绣”出幸福路

小孩戴的虎头帽、狮子帽,娃娃们穿的虎头鞋,妇女装扮的香包、发绳……走进山东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映入眼帘。

“第一笔信贷资金就来源于费县农商银行。”创业初期,该公司负责人卞成飞凭着一股子热爱,带领着周边的妇女共同发展手绣产业,但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了解到企业情况后,费县农商银行积极上门对接,结合卞成飞“乡村好青年”等荣誉,为其量身定制了专属的“抵押+保证”模式共400万元贷款,并给予大幅度利率优惠。同时,该行还依托省农信联社“智e购”平台,免费上架费县手绣商品,在辖内网点进行产品展示,帮助其线上线下“带货”创收。

费县农商银行强化党建引领与渠道建设,与辖内文旅局一同探索文旅上下游产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精准为“非遗”传承人、企业负责人、专业技能人士提供信贷支持,累计为“非遗”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5400余万元,为文旅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2.9亿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