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500罗汉竟全都有名有姓,什么来头?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走进寺庙,那形态各异、神态万千的五百罗汉像,总让人忍不住驻足端详,心生好奇:罗汉究竟是什么?这些有名有姓的五百罗汉,难道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罗汉:佛教修行的至高境界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在佛教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小乘佛教修行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罗汉”这两个字,蕴含着“杀贼”“无生”“应供”等深刻含义。

不过,这里的“杀贼”并非是指在战场上杀敌,而是指彻底消灭内心的烦恼之贼;“无生”说的是摆脱生死轮回,获得解脱;“应供”则意味着应当接受天上和人间的供养。能够修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就被称为阿罗汉,简称罗汉。

寺庙里500罗汉竟全都有名有姓,什么来头?

狩野一信 五百罗汉图

在小乘佛教的观念里,一旦获得阿罗汉果位,就意味着解脱,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可如果大家都追求个人解脱,那佛法又由谁来传承弘扬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乘佛教提出了新的理念,主张以众生解脱为大,倡导阿罗汉在佛陀涅槃后,不要进入自我解脱的涅槃境界,而是留在世间,肩负起保护和弘扬佛法的重任。

罗汉群体的演变:从四大罗汉到五百罗汉

最初出现的是四大罗汉。据《弥勒下生经》和《舍利弗问经》记载,佛陀涅槃时,指派了四位比丘,让他们永驻世间、流通佛法。

或许是考虑到四位罗汉弘扬佛法的任务太过艰巨,后来的一些佛经将这个团队扩充到了十六人。唐玄奘所著的《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更是明确列出了这十六位罗汉的名字。

随着唐玄奘的传播,罗汉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中国的艺术家们以现实中的和尚形象为基础,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了众多生动鲜活的罗汉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题材。

寺庙里500罗汉竟全都有名有姓,什么来头?

南宋 洗衣罗汉

十六罗汉之后,不知何时、何人又增加了两位罗汉,形成了十八罗汉的组合。目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第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迦叶,第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弥勒。

苏轼曾在《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中提到在寺院见到有一龙一虎相伴的罗汉像;杭州烟霞洞吴越国的十八罗汉群雕中,也有降龙和伏虎的形象。

到北宋时,降龙、伏虎的形象基本定型,成为十八罗汉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两位。清代,乾隆皇帝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活佛共同认证了这两位罗汉的身份,自此,降龙、伏虎罗汉有了正式名分。

寺庙里500罗汉竟全都有名有姓,什么来头?

降龙伏虎罗汉

那五百罗汉又是从何而来呢?《十诵律》记载,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五百弟子跟随他听法传道,这些弟子被称为五百罗汉;《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中有佛为五百罗汉授记的故事。

还有一些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比如《大唐西域记》记载,五百只蝙蝠因热爱佛法,在被火围困时仍忍着不动,最终被烧死,后来转世为人,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寺庙里500罗汉竟全都有名有姓,什么来头?

还有五百强盗被佛陀感化,弃恶扬善,皈依佛门后成为五百罗汉的故事,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南壁的壁画,描绘的就是这个因缘故事。

五百罗汉的“人间足迹”:名号、道场与艺术魅力

五百罗汉的身世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有的是佛教初创时期释迦牟尼的弟子,也有后世各时代为佛教事业做出贡献的高僧、居士等。

第二类属于宗教虚构人物,在佛教传说中,他们生于特定的劫和世界,拥有超凡的功德和智慧,其事迹大多被神化;第三类尊者的名号源于佛学教义,是佛学义理人格化的化身,没有历史原型和具体生平故事。

寺庙里500罗汉竟全都有名有姓,什么来头?

山西 宋塑罗汉

五百罗汉从佛教传说逐渐成为广泛流传的信仰,与艺术创作的发展紧密相连。东汉时期,五百罗汉信仰开始出现,两晋时有所发展,但当时相关的艺术创作并不多见。

唐代,寺院壁画中频繁出现罗汉题材,为五百罗汉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代时期,罗汉崇拜盛行,画家张玄、贯休等将五百罗汉入画,推动了这一题材的传播。

吴越王钱镠在浙江天台山古方广寺铸造五百铜罗汉,道潜禅师将雷峰塔下的十六大石像迁至净慈寺并创建五百罗汉堂,自此,各地寺院纷纷建造五百罗汉堂。

寺庙里500罗汉竟全都有名有姓,什么来头?

宋代,有关五百罗汉的图记、碑刻等出现,名号得以确立。到了清代,禅宗兴盛,五百罗汉造像遍布全国,乾隆皇帝为庆贺母亲六十大寿兴建万寿山大报恩寺及五百罗汉堂,进一步推动了五百罗汉信仰的发展。

五百罗汉的故事,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下次再走进寺庙,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罗汉像时,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与体会。

素材源自@北大老杨说文博

#历史##人文##罗汉##佛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