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印度全球战略受制于周边外交

随着全球秩序的瓦解,印度的外交政策取向已超越南亚范畴,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30年来,“向东看”一直是新德里的口号,旨在将印度定位为更广阔区域的新兴力量。

该战略包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接触,深化印度在亚太地区机构中的影响力,并最终融入由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共同构建的“印太”框架。

这一战略的逻辑非常清晰。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增长引擎。与此同时,“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和“印太经济框架”下的安全对话为印度带来声望和影响力。“向东看”使印度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并成为该地区未来秩序的重要参与者,这让印度的西方伙伴感到安心。

然而,这一战略的光环已逐渐褪色。过去几个月,特朗普政府向印度决策者发出尖锐的警告:任何未经华盛顿认可的战略倾斜都可能脆弱不堪。

特朗普曾称赞印度总理莫迪是“真正的朋友”,转头却在今年夏天以新德里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出口产品征收50%的关税。对印度来说,美国这种反复无常令人清醒。

印太联盟或许能带来声望,但其回报却充满不确定性,受制于美国政坛的动荡和大国竞争的不可预测性。

如果说“向东看”是战略,那么“向西看”就是引力。海湾地区为印度经济提供石油和天然气。2023年,印度与海湾地区的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远超印度与东盟的贸易额。超过900万印度人在海湾地区生活和工作,上财年向国内汇款约500亿美元。这些汇款用于支持学校建设、资助医院,并维持着地方经济。

然而,这种西向牵引力并不仅仅关乎商业、能源和汇款。经济学家、资深商人冯国经近期指出,世界正在重组为几大巨型区域:美洲区、亚太区和欧亚-中东-非洲区。对印度而言,海湾地区和非洲并非边缘延伸,而是一个新的巨型区域的一部分,印度的地理位置、港口资源及海外侨民使其在该区域具有天然优势。

印度制药企业在尼日利亚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已在肯尼亚和南非站稳脚跟。一家由政府支持的印度企业在莫桑比克投资煤矿开采。

据报道,印度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已达到约1000亿美元,并且随着基础设施联系的深化,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攀升。印度古吉拉特邦和喀拉拉邦港口面向的是西部的阿拉伯海,而非东部的太平洋。

然而,竞争迫在眉睫。问题在于,在海湾和非洲的供应链被中国主导之前,印度能否在规模和速度上与之抗衡。

长期以来,印度的外交政策一直寻求与各方接触,但其国际公信力实则取决于南亚局势的稳定性。若周边地区持续动荡,印度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难以自信前行。

紧张关系不胜枚举。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时而敌对相向,时而勉强休战。在后哈西娜时代,印度与孟加拉国的关系岌岌可危。与尼泊尔虽情谊深厚,但印度惯于试图掌控而非平等参与,这让加德满都感到不安。

印度与斯里兰卡和缅甸之间仍然存在不信任。尽管印度在斯里兰卡投资,但斯里兰卡仍对印度的过度扩张保持警惕。与此同时,尽管印度和缅甸的关系有所升温,缅甸仍可能对印度缓慢的接触步伐持怀疑态度。对印度而言,最大的不确定性不在于美国或中国,而在于其周边邻国。除非印度能够帮助稳定南亚局势,否则任何方向的战略转向都缺乏可信度。

如果印度想要在其西部的巨型区域立足,或推动与其东部伙伴的深度融合,首要之务是加强与其近邻的紧密联系。强化南亚纽带不仅能为印度抵御外部冲击,更能将其地理中心地位转化为真正的地缘政治杠杆。

印度面临的真正考验不在于选择“向东看”还是“向西看”,而在于能否在世界已然分裂为巨型区域的格局中,既能维系与邻国的紧密关系,又能兼顾东西双向发展。

原标题:《港媒:印度全球战略受制于周边外交》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参考消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