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这次的操作,可以给个大大的赞。网上有内蒙人说,今年内蒙土豆大丰收,每亩地11000多斤,没听错,一万多斤!也不知是真是假。

捡板栗被讹300?内蒙古直接甩出土豆山:捡!捡到你不好意思!

真是把“待客之道”玩出了新花样。

在内蒙古的国道边上,京津冀的游客们停车后,拿着袋子就下地去挖土豆——那些可是农民兄弟看不上眼的小土豆。没有人拦着,也不需要门票,更没有人在那儿举着二维码让你扫。农民们乐呵呵地说:“这些小土豆,你们如果不嫌弃就捡吧。”游客们蹲在地上,弄得满身泥土,笑得比拍网红打卡照片还要开心。

捡板栗被讹300?内蒙古直接甩出土豆山:捡!捡到你不好意思!

这可不是捡便宜,这是找回了“人情味儿”。

相比之下,有些地方,游客只是捡个板栗壳,结果被讹诈得差点破产。一句“你碰了我的树”就能开出来300块钱的罚单,那板栗壳根本不够这个价钱。这样一来,景区名声坏了,当地居民也跟着倒霉,游客心里更是气愤不已,原本的双赢变成了双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捡板栗被讹300?内蒙古直接甩出土豆山:捡!捡到你不好意思!

内蒙古的聪明之处在于:

他们把“土特产”提升到了“情感价值”的层面。

小土豆本身并不值多少钱,但是那种“让你玩、让你挖、让你带走”的轻松感觉,却是无价之宝。游客们拍照发视频,配上文字都是“内蒙古人真是太实在了”、“明年我还来”,这种宣传效果远胜过投入百万的广告。至于农民呢?那些本来不要的小土豆,顺手送给游客,不仅赢得了好名声,而且明年的土豆还没种,口碑就已经成熟了。

捡板栗被讹300?内蒙古直接甩出土豆山:捡!捡到你不好意思!

所谓的格局,其实就是“不计较”。

不去计较那几个小钱,不去想方设法从游客口袋里掏钱,反而会把路走得更宽广。游客又不是傻子,谁把他们当成肥羊,谁把他们当作朋友,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内蒙古这次的做法,就像是在国道上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我们这里的人比景色还要美丽。”

捡板栗被讹300?内蒙古直接甩出土豆山:捡!捡到你不好意思!

所以说啊,真正的“流量密码”从来不是什么网红打卡点,而是:你把人当人看待,人们就会把你当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