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西北原磨市区九伙坪乡的湖塔村、朱木村(现车坊村)有两个有名的大屋场,一个叫上湖塌,一个叫下岩塌。原来尹氏定居于湖塌的百担丘(距离湖塌教学点百米有余),尹氏迁徙到此后,人丁兴旺,整个百担丘西面全部居住的是尹姓人,房屋几百间,大小天井上百个,全部是内面排水,粮仓无数,家里十分富裕,是当地的一大望族。后由于不慎失火,烧了几十间房子,一部分搬往距离一公里西北的朱木湾,一部分搬往向南一公里的岩塌。后来就出现了上湖塌、下岩塌。主体建筑均是烽火屋,屋前的道场均是铺垫着岩板,人们久而久之就喊成了岩塌。

上岩塌尹嘎大屋场原始的岩堤坝

尹传玖的花园自生的将军岩

尹传善家的120担谷子田(人称百担丘)

保留下来的下岩塌尹传善屋场官人抬轿子进出的岩门
一、尹氏家族富甲一方
尹氏家族,清康熙甲子1684年从湖北监利迁徙至湖塔开创基业;现系磨市镇车坊村湖塔片。在清朝鼎盛时期,富甲一方,朝中为官者多人,实属名门望族的官宦家族。
当时石门县有名的三大官宦家族:人们把他们称为石门三周、即湖塔的尹相周、沿市的文西周、维新的伍丕周。
尹相周,书名尹佑昌,生于乾隆21年(1756年)正月25日,卒于道光11年(1831)、葬于皂市桅岗坤、占地面积5亩。当时为了安葬尹大人,朝廷专门国库拨款,为了使棺木不受腐蚀,组织人到望羊拆乡民围墙的干土乘夜色挑到皂市桅岗,再把湿土挑回去给人家筑围墙。墓碑被毁于文革时期,当时棺木被起后、主人像睡着一样、头戴红宝石官帽、身着紫色蟒袍扎玉腰带、脚穿双雀朝靴、从穿戴规制应该是正三品以上朝官。当时有人把尹相周一颗玉枕拿回去后,此人的儿子不几天就骑自行车摔死。
尹相周有两个儿子尹传善、尹传玖。均为奉正大夫,五品朝官。
尹传善,字文庆,储貤奉正大夫,生于乾隆56年(1791年),辛亥6月18日丑时,卒于同治3年(1864年)甲子3月20午时,终年73岁,葬磨市镇湖塔村三组、即离湖塔教学点东北方向200米处。
他的夫人陈氏,储封太宜人,生于乾隆56年(1791),辛亥7月18日子时,卒于光绪7年(1881)7月24日午时,与夫尹传善合葬。尹传善与陈氏生养五子三女、四子尹家文出仕湖北分州知州、大女儿嫁于当地徐家凸上、二女儿嫁给大兴的阅边大人覃远琎、三女儿嫁程姓人家。孙辈尹均一曾出仕广西省巡检。
尹传玖,字文达,储封奉正大夫,生于乾隆57年(1792)壬子2月初1日,卒于同治10年(1871)辛未8月18日申时,葬于株木湾五个凸犴狗洞癸山丁向、即离湖塔教学点西北方向260米处。大夫人徐氏,储封太宜人,生于乾隆56年(1791)辛亥5月27日亥时,尹传玖与夫人徐氏、龚氏、邢氏共生养五子四女,徐氏卒后葬于湖北石首县。三子尹家齐国子监、出仕浙江、官职记载不详﹝因坟址在吸水街皂市水库淹没区﹞。长孙尹乾一、出仕浙江金华、敕授从五品加二级理问厅,生于道光24年(1844年)卒于光绪23年。
尹相周(尹佑昌)的兄弟尹彦昌,他的儿子尹传斌,卒后葬于现磨市丁家台对面的茅根坡上。这支分支有多名国子监、国子祭酒、多在北京做官。
从整个尹氏家族来看,住地分为上湖塔和下湖塔,青砖烽火垛子墙、属三进堂屋、整个晒谷场全部面的是石匠工艺岩板共三处(现仍保留有初况痕迹),田庄、财产无法精确估计。实乃富豪之家。尹氏家族支持、协助阅边大人覃远琎领修石门县文庙出资捐银,为一方文化教育贡献巨大。
尹传善之墓、碑,相传墓地是黄龙赶珠之脉,当时是由女婿覃远琎在京请圣旨、皇上下诏书修立此碑。墓碑是合葬碑,3米多高,底座三进碑,坟体四周石匠工艺青岩麻条,整体布局五层罗围、气势雄伟、文字、花纹较为清晰,极具历史文献研究价值,从碑林文化传承来讲、可以为后世人撰写碑文提供一定的范本。2008年由于汶川地震余震,造成墓碑左边有裂痕。
尹传善、尹传玖墓均已150多年了,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覃玉次岳父尹传善夫妇合葬墓(碑文由覃玉次撰写)

尹传玖大人墓碑
二、尹氏家族是一个红色的据点
革命初创与低潮时期,贺龙亲率红军经常驻扎在尹家屋场,上湖塔和下湖塔均都是驻扎的部队,指挥部设在下岩塔,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尹家是大家族,可供应丰富充足的粮草。据当地老人回忆,部队一住就是三个月以上,有时近半年。在这里休整、扩充红军,为此,尹氏家族先后有2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了红军,尹学山早期是和石门县独立游击大队长高松林一起战斗、主要担任大队政治宣传与干部工作,1935年春随贺老总大部队转战北上、因参加了红军、兄弟被逼变卖了100多担谷的水田、上下走路子、反动政府才放过宗亲、家人,在参加第三次过草地时因病掉队,结果以艺乞讨回乡,现夹山古樟下红军标语就出自他之手。
尹学华,跟随红军队伍,后来在川康掉队,回家务农。
尹学明,在长征途中掉队回家。
尹学广,长征到了四川反复北上中掉队,后来讨米回家,享受政府补贴、80多岁老死。
尹学州,参加红军后担任红军连队军需官,1935年在桑植县一仗中不幸牺牲。
尹学彦参加红军,后来掉队回家。
尹铜秀,红军队伍驻扎在湖塔时,专为红军部队整米、组织给养、巾帼英雄、地下组织联洛人,后来红军撤退后,被当地国民党和地主武装残忍杀害。还有大多数记不清名字了,凡是未回来的全部为国家光荣牺牲,可石门红军将士录只有两人有记载。尹乾一女婿李民盛是中共常德笫十一支地下党主要负责人,公开身份是常德某一高中学校校长,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军统用枪击伤,在医院手术时特务从其棉衣夹层中发现党的重要秘密文件,阻止医院抢救而牺牲,并将其留学美国的儿子在归国途中谋害于轮船上,当时常德轰动,李民盛尸身由常德几佰学生送回九伙坪湖塔株木湾安葬。
三、此地是骡马茶道必经之路
石门境内茶马古道除了从新铺下皂市东溪峪到白沙渡,上石坪、皂市,到桐梓溪,青鱼脑,走十里长滩到鱼儿溪,贾嘎村、热水溪、枞阳树、上官坟山、下庐茅冲、思古溪、珠宝街-----。
另外线路是:那是从白沙渡过河到桅市、皂市、有的从石坪过河到皂市、上白云贾家铺儿、枧桥、雷公嘴、发源桥、分水岭、竹巷口、望羊桥、薛坪、磺厂、雷打岩、国太桥、龚家沟、泉坡、再上湖塔的长湾、从湖塔上木马蹬、金竹坑、木瓜峪、下磨市的横铺、七里湾、磨市街、过小河口、上坪场垭、陈家湾、榔树垭、古市、辛加台、中军渡、福坪、麻纳口、磨香坪、所街、泥市连接湖北鹤峰县------。

尹传善、尹传玖、尹传斌分别捐款的修建的茶马古道功德碑

上泉坡到长湾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
在这一条线路中还有一条短线路:有的从鱼儿溪过河(沿市)、因为从热水溪这一线路,走了很多弯路,从渫水的南岸要近得多,上鸡屎街(后称吸水街)、到夜响庙上湖坪的茶垭,垭上有一个由尹氏宗亲义务提供的茶亭子,路客们可以在那里歇一歇脚,喝杯热茶、专门有探险的人,看湖坪那边安不安全,安全就可放行,经湖坪到湖塔,再上木马蹬相会。当时泉坡至长湾、到木马蹬,再到木瓜峪,下磨市。这条路尹传善、尹传玖、尹传斌几兄弟每人带头捐款30000文,维护茶马古道修桥补路之常通,至今湖塌长湾还竖有一块石碑为证,高1·6米,宽1·2米的功德纪念石碑。那茶马古道岩板路仍保留得非常完好。
现在的岩塌,人们经过于此,还可以看到昔日的辉煌,青石板铺垫的道场,当年尹氏为官这要经过的石条门进出的门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后花园也保存得十分完好,红军驻扎的指挥部还保留着断壁墙。
摘自 凤凰闪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