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蔚来2025年Q1财报

【摘要】2025年6月3日,蔚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蔚来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交付42,094辆汽车,同比增长40.1%,但环比下降42.1%,受季节性因素、新品发布节奏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6%,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车辆销售毛利率为10.2%,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经营亏损64.18亿元人民币(8.84亿美元),同比扩大19.0%;净亏损67.50亿元人民币(9.30亿美元),同比扩大30.2%。

当前,蔚来仍面临持续亏损、市场竞争加剧、现金流压力及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多重风险,下半年新品发布是一场需要打好的硬仗。

以下为正文:

01

收入和交付量变动

从交付量看,2025 年第一季度,蔚来共交付 42,094 辆汽车,同比增长 40.1%,这一增长得益于 2024 年第一季度疫情后供应链恢复初期较低的交付基数,以及乐道品牌的出色表现。

其中,交付量环比下降42.1%可能是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金九银十” 的规律下,第一季度受春节假期、补贴退坡前透支消费等因素作用,呈现传统淡季特征。

同时,蔚来的新品如ET9、萤火虫等重磅车型在2025年4月才启动交付,这导致第一季度产能未能充分释放,再加上特斯拉降价、比亚迪等竞品推出新车型,蔚来的市场份额被挤压,导致销量阶段性承压。

收入方面,蔚来第一季度总收入为 120.35 亿元人民币(16.58亿美元),同比增长 21.5%。其中,车辆销售收入99.39亿元,占比 82.6%,同比增长 18.6%。这一数据背后,伴随着蔚来产品组合的调整:高价旗舰车型占比下降,低价位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这拉低了单车收入,但总体收入仍有所上升。

其他收入为 20.95 亿元,占比 17.4%,同比增长 37.2%,这得益于服务生态变现加速,售后服务收入随保有量增长而提升,电池租赁渗透率提高,订阅服务收入增加,技术授权收入也开始放量。

拆解蔚来2025年Q1财报

拆解蔚来2025年Q1财报

图1:关键财务数据

02

收入增长分析

该季度,乐道品牌的强势表现成为关键增长动力。

乐道是蔚来汽车旗下的第二品牌,该品牌定位主流家庭市场,首款车型 L60 以 17 万元起的 BaaS 价格(含电池租赁)切入 20-30 万元纯电 SUV 赛道,凭借长轴短悬设计、900V 高压平台(百公里电耗 12.1kWh)和换电网络等优势,在 Q1 交付 14,781 辆,占公司此季度总交付量的 35.1%。

值得注意的是,乐道瞄准了家庭用户对实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与蔚来品牌形成差异化互补。同时,乐道与蔚来共享换电网络和供应链资源,零部件复用率达 75%,规模化效应降低边际成本。

其次,蔚来服务生态变现正在加速,带来了大量现金回流,推动收入增长。

2025年Q1,公司其他收入同比增长 37.2% 至 20.95 亿元。

细分领域中,售后服务收入增长最为明显:随着累计交付量突破 76 万辆,维修、保养等售后业务自然增长。

BaaS 订阅扩张也是驱动力之一,(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即服务)是蔚来推出的创新商业模式,核心是将电池从整车销售中剥离,用户购车时可选择不购买电池,而是以租赁方式按月支付费用,同时享受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服务。这降低了购车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同时也给消费者更佳的体验)

随着电池租赁渗透率提升,Q1 换电站充电量同比增长 60%,订阅服务收入贡献增加;此外,公司研发的各项技术逐渐通过授权、合作等方式带来现金流回报,例如,公司与Forseven 达成技术许可协议,授权其使用蔚来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技术,技术输出收入开始放量。

从数据上来看,基数效应与产品迭代也是收入变动比明显的原因之一。

2024 年 Q1 ,受疫情后供应链恢复初期影响,交付量仅 30,053 辆,低基数为同比增长比例绝对值较大提供支撑。同时,蔚来主品牌在Q1通过清理老车型库存(如 ET5 2024 款)和优化促销策略(如3年0息金融方案、选装基金)推动销量,尽管单车收入环比下降1.7%,但规模效应仍支撑了整体收入增长。

03

盈利能力

毛利率方面,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为 7.6%,同比提升 2.7 个百分点。

其中,售后服务毛利率超 40%,主要是由于技术授权等轻资产业务收入占比增加,拉动了整体毛利率;同时,供应链垂直整合、规模化采购、与生产链上下游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各项努力使得成本控制初显成效。

然而,车辆毛利率为 10.2%,环比下降 2.9 个百分点,推测原因包括交付量环比大幅下降使得规模效应减弱,固定成本分摊压力增大,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反弹,挤压电池成本。此外,为了清理库存,公司将部分老车型低价出售,这也拖累了毛利率。

利润与亏损数据显示,本季度蔚来经营亏损 64.18 亿元人民币(8.84 亿美元),同比扩大 19.0%;净亏损 67.50 亿元人民币(9.30 亿美元),同比扩大 30.2%;调整后净亏损(非 GAAP)62.79 亿元人民币(8.65 亿美元),同比扩大 28.1%。

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1、研发投入高企拖累利润。Q1 研发费用达 31.81 亿元,同比增长 11.1%,占营收比例 26.4%。这一投入主要用于三大领域:

自研智驾芯片量产方面,神玑 NX9031 芯片开发成本高达 39.28 亿元,虽在 ET9 车型实现装车,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没有实现完全变现;且单颗芯片成本仍高于英伟达 Orin,与竞争对手相比,不具备成本优势。

NIO World Model 大模型迭代方面,蔚来5 月底推送的首个版本依然需持续投入数据标注和算法优化,研发团队规模扩张至 3200 人,在大模型研发方面依然需要持续投入,短期内很难有预见性现金回流。

换电技术升级方面,第二代换电站研发费用超 8 亿元,虽然功能上有明显提升,如支持 500kW 超充,但相关技术尚未量产,且单站建设成本仍达 150 万元。这意味着尽管有一定技术性成效,但商业变现、技术建设仍需时间落地。

2、销售费用激增侵蚀利润。本季度,蔚来的销售及行政费用同比激增 46.8% 至 44.01 亿元,创历史新高。

由于品牌扩展、渠道扩张,新品牌乐道新增 120 家门店,这意味着大量门店建设投入;海外市场方面,蔚来在欧洲市场投入 3.2 亿元建设换电站和体验中心;目前,蔚来单店年均运营成本超 800 万元,这些都导致了销售成本的激增。

新车上市推广方面,萤火虫上市营销费用超 5 亿元,其中包括地缘政治导致的欧洲市场关税对冲:欧盟于 2024 年 6 月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自 7 月 4 日起,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 17.4%-38.1% 的额外关税 。萤火虫作为蔚来旗下主打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车型,受到了直接冲击。

此外,本地化设计适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欧洲市场消费者在车辆的外观审美、内饰布局、人机交互习惯以及对车辆功能性需求等方面,与中国市场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国家对车辆的法规标准也不尽相同,包括安全法规、排放法规等,需要针对各个国家的具体法规要求,对车辆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认证,这一系列本地化设计适配工作涉及大量的研发、测试与认证费用。

用户运营成本方面,随着公司的消费者服务升级,NIO Life 会员服务、社区活动等费用同比增长 35%,此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户满意度高达 98.7%,但也带来了更高的投入成本,导致单客年均成本超 2000 元。

拆解蔚来2025年Q1财报

拆解蔚来2025年Q1财报

图2: 未经审计的简明合并综合损失表

04

其他财务情况

运营亮点方面,公司2025 年 4 - 5 月交付量分别为 23,900 辆和 23,231 辆,累计交付量截至 5 月 31 日,全年达 89,225 辆,总累计交付 760,789 辆。

新产品上,4 月萤火虫启动交付,定位高端小型智能电动车,5 月 ES6/EC6/ET5/ET5T 升级版交付,搭载智能底盘、全域操作系统等技术升级。技术进展上,5 月底开始推送 NIO World Model,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和场景覆盖,同时持续推进自研芯片与电池技术研发。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表方面,运营现金流第一季度净流出,虽现金储备 260 亿元,管理层预计可支持未来 12 个月运营,但经营现金流未转正,资本开支全年依赖融资能力。资产负债表关键项中,短期借款 64.97 亿元,长期借款 92.87 亿元,股东权益 - 3.66 亿元,显示累计亏损导致资不抵债。

拆解蔚来2025年Q1财报

图3:资产负债表

05

展望和预期

公司未来增长驱动力预计将主要来自新品周期发力。

具体而言,ET5T/ES6 升级版交付后订单超预期,预计第二季度贡献主要增量;萤火虫 6 月起进军欧洲、东南亚市场,抢占微型电动市场,也预计将带来大量收入和利润。

目前,公司也在不断进行成本优化,路径包括平台化降本,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如NT3.0 平台车型零部件复用率达 75%;公司研发边际成本递减,提升电池自供率,例如目前合肥新电池工厂已经投产,年底自供比例有望提升。

商业模式上,公司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在德国等市场推出 “整车 + 服务” 订阅套餐,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能源网络变现加速,换电站充电量同比增长 60%,计划年底建成 2,500 座换电站并向第三方开放充电服务。

不过,蔚来也面临诸多风险。

首先,在持续亏损下,公司现金流仍存在较大压力;新能源骑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加剧、毛利率承压,公司截止Q1的现金储备虽有 260 亿元,但仍需持续融资支持扩张计划。

行业竞争方面,特斯拉 Model 2 若年内上市,将冲击蔚来入门车型,比亚迪、小米等新势力车型也加剧了中高端市场竞争。若下半年新车销量不及预期,全年毛利率或难突破 10%,研发投入持续高企,扭亏时点或推迟至 2026 年。

除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大之外,海外市场也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欧洲电动车补贴退坡、“关税战”等因素可能影响萤火虫定价策略和销售情况,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也可能扰乱供应链。

综合来看,新品成绩是下半年蔚来要打好的一场硬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