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媒体:拒绝剩宴以紧日子谋好日子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舌尖上”的故事,细微之处见真章。近来,各地机关食堂为拒绝“剩宴”频出妙招:有的将早上磨豆浆剩下的豆渣做成饼,有的把大碗大盘换成小碗小碟,还有的引入数据分析系统实现精准备餐……一个个节约、创新又充满智慧的机关食堂,为解读“过紧日子”提供了冒着热气的真实场景。
一粒米、一滴油,看着微不足道,却事关个人温饱与国计民生。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若每个人都浪费一点,总量便相当惊人。据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党政机关理应带头示范。
现实中,机关食堂作为集体餐饮的重要场所,浪费现象易发。一方面,机关食堂通常有经费补贴,饭菜价格低于市场价,一些就餐人员便不把节约粮食放在心上,觉得“弃之不可惜”。另一方面,高压之下违规吃喝隐形变异,有的转战内部食堂,“不花自己钱不心疼”的心态也助长了浪费歪风。
如何有效遏制“餐桌上的浪费”?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公务活动用餐、单位食堂用餐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餐饮浪费将会被处分。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党政机关应当带头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加强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杜绝餐饮浪费。”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这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党政机关省下一分钱,民生领域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旨在把有限的经费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公务接待、开会出差要省,食堂就餐等细微处同样要“紧”。对机关食堂而言,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既是节约粮食的更高要求,也是精打细算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要看到,奢靡浪费等作风问题顽固且易反复,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党政机关应当走在前、作表率,一方面,要以刚性制度划定底线、红线,破除不正之风滋生的温床,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以餐桌“小文明”推动社会“大文明”。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不妨从细微处着手,主动探索好点子、新办法,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比如,将会议室550毫升的矿泉水换成380毫升的小瓶装、及时调整菜品结构、推行党政机关食堂“一卡通”等,这些创新实践值得借鉴推广。
今天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明天的幸福作铺垫。当“光盘行动”从食堂延伸到社会,办公楼里的节能灯替代了荧光灯,室内空调温度夏天不低于26℃、冬季不超过20℃……党政机关真正把“紧日子”过成“新常态”,“好日子”将会更加触手可及。(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