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沈从文喝下煤油割腕自杀,被救后想要拽住妻子张兆和的手,却被冷冷甩开。 后来被转入精神病院,妻子也始终没有去看望他。 “有些伤,即使不再恨,却也不会原谅!”她转身离去,没有一丝留恋…… 有人说张兆和太狠心,对相伴20年的丈夫都能如此冷漠。 而实际上,张兆和有多狠,恰恰说明沈从文给她的伤害有多深。 少女时代的张兆和,从没想过自己会嫁给沈从文,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张兆和家世显赫,是富贵乡里长大的名门闺秀,是合肥四姐妹之一,与宋氏三姐妹齐名。 沈从文则出身行武,是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只有小学文凭的清贫男子。 即使27岁那年,沈从文在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帮衬下,到大学教书,仍摆脱不去身上的小家子气。 第一次上课时,,沈从文站在学生们面前,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他背过身去深呼吸,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引来哄堂大笑。 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18岁的少女,长相出众,品学兼优,是被公认的校花。 她便是张兆和。

从见第一面起,沈从文就爱上了张兆和。 无论在哪个年代,“师生恋”都不被看好,甚至遭人鄙夷,可沈从文不在乎。 他用最擅长的“手段”——情书攻势,热烈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但我却愿意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爱的人。” “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 …… 沈从文的情书一封接一封砸向张兆和,言辞间不难看出,他实在爱得卑微。 可张兆和对他没有感觉,不曾回信。她希望自己的冷淡,能将他劝退。 直到后来学校里开始流传,说沈从文因为爱而不得想要自杀时,张兆和终于不淡定了,去找校长胡适帮忙。 没想到,胡适对张兆和说:“他顽固地爱着你。” 张兆和仍不为所动,坚定地说:“可我顽固地不爱他!” 之后,胡适对沈从文进行过劝导,但无济于事。沈从文仍然坚持一封接一封写着情书。 一坚持,便是四年。

1933年,张兆和毕业回到苏州,以为终于能摆脱沈从文的“纠缠”。 没想到沈从文不甘心,也追随而来,五次三番到张家探访,竟渐渐得到张家人的好感和支持。 最后,也许是出于感动,也许是出于亲朋好友的撮合,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新婚生活甜蜜幸福,也就是在那时,沈从文创作出著名的《边城》。小说中那“黑而俏丽”的翠翠,便是以张兆和为原型写的。 可惜,甜蜜的时光因为抗战的爆发,戛然而止。 他们过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惜好久不长。 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去了西南联大任教,张兆和留在北京照顾年幼的孩子。 纷飞战火,生活困窘,加上分隔两地,他们的爱情也渐渐开始褪色。 沈从文生性豪爽,出手阔绰,明明自家日子过得入不敷出,爱总是仗义疏财。 张兆和带着孩子生活困难,难免生出怨怼之心,说沈从文“打肿了脸装胖子”,“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 沈从文觉得妻子变了,不再是温柔大方的闺秀,而成为斤斤计较的妇人。而且手沾油污、衣着奶渍,变得不修边幅。 可他没有想到,张兆和的一切变化,都是为了家庭付出的结果。 他不感恩也就罢了,还以婚姻压抑为借口,另投一处温柔乡!

那是一个叫高青子的年轻女子,她十分仰慕沈从文的才华。 激情袭来,沈从文不管不顾,接受了高青子的爱慕。 那是1934年,他与张兆和结婚才一年。 事情暴露后,沈从文一再强调他是精神上“晃儿神”,可再多的解释都于事无补。 她的心冷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没了张兆和的精心操持,沈从文的“家”变得混乱不堪。他开始想念妻子的好,于是又发挥“死缠烂打”的精神,将妻子哄回家。 最终,张兆和还是回了家。原因有很多,为了年幼的孩子,为了责任和名声……唯独不是因为沈从文。 往后余生,他们虽然仍然留在婚姻里,可大多在冷战和分居,早已貌合神离。 1948年,因为思想主张的差异,沈从文遭到了文化界的猛烈批判。 经过一段时间的批斗,沈从文患上了抑郁症。 1949年3月28日,沈从文喝下煤油割脉自杀,好在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 此后,他被强制转入精神病院。由始至终,张兆和都没有去看过他。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心脏病复发,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弥留之际,他说了最后一句话:“三姐(他对张兆和的昵称),我对不起你。” 张兆和仍然没有回应。 大半生的亏欠,岂是这寥寥数语能轻易抹去的? 有些伤,即使不再恨,却也永远不会原谅! 毕竟,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 在做出伤害对方的举动之前,先咀嚼一下这句话,或许就能避免一场终身遗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