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史》中,明英宗朱祁镇确实是孙若微孙贵妃的儿子,孙若微就是后来的继后。而朱祁钰则是吴贤妃的儿子,并不是胡善祥的儿子,胡善祥只有两个女儿,而当了十年皇上帝的朱瞻基就只有这两个儿子。 影视剧《大明风华》的有关孙若微是这样的: 明永乐元年,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满门抄斩,长女蔓姝为孙忠所救,化名孙若微收养家中。若干年后,因缘际会中她却嫁入东宫,成为与自己偶然相识的皇太孙朱瞻基的嫔妃。入宫后,身怀父仇家恨的孙若微历民间苍生之疾苦,情感也愈发倾向于心地善良的朱瞻基,最终,她放弃个人仇恨,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为民众和天下谋求最大的幸福和安宁。

一、恭让章皇后胡善祥 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原配妻,宣德三年(1428年)以无子被废,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天顺七年(1463年),上谥号"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出身济宁,明宣宗朱瞻基原配及第一任皇后,顺德公主、永清公主的生母,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 胡皇后能得以进宫并成为皇后,得益于她有一个很有能力,且早早入宫的好姐姐胡氏。胡氏通过自己的能力让父亲胡荣成了锦衣卫百户,而且成功制作舆论,吉言,让妹妹入宫成为人中凤凰。 胡善祥也非常贤惠,非常令朱棣满意,是朱棣亲自给朱瞻基选定的太子妃。胡善祥与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感情也非常好,常常陪侍其左右。

明宣宗即位,立胡善祥为皇后。宣德三年春,被废为道姑。其原因也很简单,胡善祥并没有错,是被朱瞻基主观废后的,原因是她身体常生病,并且生了两个女儿。迫使她自己提出辞让后位,还得辞三次。 不得已,胡皇后就那么做了,朱瞻基做得真是不地道。就是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妃子上位而已,而且还制造了这个一个程序。后来,朱瞻基后悔了,说自己是“朕少年事”,意思说是自己还小,做了错事。真是笑话!张太后也是后悔,常把胡善祥约出来喝茶,聊天,宫里有大型的活动也让胡善祥参加,而且还坐在孙皇后的上位。都是虚名,这些有什么用呢?形式而已。 天顺七年闰七月,明英宗为其恢复皇后位份,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或许,这是英宗为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做出的错事正名吧!毕竟,胡皇后被废,是因他的母亲,或者因为给他一个名分而做出的。 二、孝恭章皇后孙氏 明宣宗孝恭孙皇后山东邹平人,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孙若微的父亲叫孙忠,以太学生分配到永城县当主薄,正九品小官,月俸甚至不够一家人的吃喝。

孙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孙皇后与朱瞻基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更深厚一些。后来,在胡善祥生了两个女儿后,孙贵妃生了儿子朱祁镇。母以子贵,而且,朱瞻基更喜欢孙贵妃,于是就找来“三杨”商量此事,朱瞻基说, "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应该何如处置" 开始,大家说什么的都有,踢皮球的也有,但是看到朱瞻基废后主意已定,于是就出了上面的馊主意,让胡皇后自己请辞。 孙贵妃却假装推辞说,"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孙贵妃这样说,朱瞻基觉得更应该立孙贵妃为皇后,于是更加快了废后的脚步。很快,朱瞻基就废黜胡皇后,让她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 孝恭章皇后孙氏,初为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立皇后。 后来,朱祁镇继位,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明朝面临危机。孙太后果断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的意见,同时立孙子朱见深为太子,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正是孙太后和于谦等人的正确的决断,让大明走出了政治危机,也为后来救出朱祁镇奠定了基础。

试想,孙太后比谁都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朱祁镇立即被释放。她能以大局为重,让朱祁钰继位,而不是让年幼的孙子朱见深继位,让朱祁钰监国,就怕“主少国疑”。 无论是胡善祥皇后还是孙若微皇后,都是比较不错的皇后。而在《大明风华》里,二人的斗争的戏份,是剧情需要罢了。而胡善祥作为皇后,开始是不屑于孙贵妃争的,或许她早就看透了一切,所以废就废吧,她无所谓。而孙贵妃当了皇后后,并没有迫害曾经的胡皇后,只是在张太后善待胡善祥时,心里不太高兴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