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面临尴尬局面,德国政府在7月3日宣布停止向中国出口燃气轮机技术,理由是保护"国家安全",同时强调该技术对"公共秩序"至关重要。但这一决定似乎并未对中国造成太大影响,因为紧接着,中国方面就宣布在燃气轮机领域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

据7月4日的财联社报道,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四川德阳成功下线。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据悉,这种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极高,单台设备一小时的发电量足以满足2500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同时,它还具有环保优势,每年可减少超过15万吨的碳排放。

燃气轮机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然而,每当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总会有人试图贬低其意义,就像他们对中国在盾构机、高铁、机床等领域的成就一样。但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技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2023年3月,中国企业制造的F级50兆瓦燃气轮机成功下线;2024年2月,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F级300兆瓦燃气轮机也顺利投产。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朔尔茨政府的决策似乎并未考虑到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技术进步。"曼恩能源方案"原本计划向中国企业转让的燃气轮机技术,主要集中在6兆瓦到20兆瓦的范围内,这与中国最新的技术突破不谋而合。德国政府的禁令反而为中国企业节省了成本。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德国政府的这一决策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它不仅未能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反而可能阻碍了"曼恩能源方案"的正常发展。这种局面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和遏制,只会激发中国更加努力地进行自主研发。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即使面临外部的技术封锁,这一市场的需求也会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以追求更高的利润。

许多海外专家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例如,比尔·盖茨曾评论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封锁,认为这只会迫使中国投入更多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然而,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仍然将政治因素置于首位,继续加大制裁力度。结果却是,2023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的35%,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国家的总和。中美贸易战持续多年,中国的工业产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自主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7月初,中国在全固态电池、18米级回转支承等领域又取得了新的技术成果。德国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再次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