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你是真糊涂啊!
北大招了4500名学生,清华招了4000名学生,你福耀科技大学却
只招了50名学生!你还怎么挣钱!
很多人不理解曹德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50名学生背后,是一套完全不同的培养思路。
四年前,当曹德旺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宣布捐资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时,质疑声就从未停止。有人说他跨界办学是“门外汉凑热闹”,有人计算着100亿元平均分到每名学生头上的天文数字,更有人直言“不如把钱直接捐给现有高校更有效”。
但曹德旺用四年时间一步步推进,从2022年项目开工,到2024年通过福建省教育厅审核,再到2025年2月获教育部正式批复,这座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府终于迎来了第一届学生。
今年9月12日,福耀科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曹德旺站在明德堂的讲台上,对着台下50张年轻的面孔说出了自己办学的初心:“大学必须面向产业、服务应用、面向未来。”
这句话背后,是这位企业家投入100亿元创办这所新型大学的决心,也是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一次大胆挑战。
曹德旺的办学模式打破了传统高校的运作逻辑。这所民办公助的非营利高校,由河仁慈善基金会持续注资,福州市政府提供支持,从根源上保证了办学的公益性。
学校占地1006.68亩的校园里,实验室面积占比超过40%,远超普通高校标准。
更特别的是“双导师制”,每个学生除了学术导师,还会配备来自福耀集团等企业的工程师作为实践导师,从本科阶段就参与实际项目研发。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直指当前高等教育中“学用脱节”的痛点。
选择聚焦制造业相关专业,体现了曹德旺的产业洞察力。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人才短缺的困境,很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差距。
曹德旺在多个场合强调,福耀科技大学就是要“解决制造业卡脖子问题”,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这一定位与他经营福耀玻璃的经验密不可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他比谁都清楚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所大学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治理结构上。不同于传统高校的行政主导模式,福耀科技大学引入了企业化的高效管理机制,但又坚守教育非营利性的底线。
曹德旺明确表示,学校永远不会追求盈利,所有资金都将用于教学和科研。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公办高校可能存在的效率问题,又杜绝了民办高校过度市场化的倾向,为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开学典礼上,校长王树国的发言揭示了这所学校的深层野心。这位前哈工大校长提到:“我们要探索一条教育、科研、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这正是曹德旺办学的核心诉求,不是重复现有高校的模式,而是真正实现突破创新。学校8000人的远期在校生规模规划,也表明这种小规模精细化培养模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战略。
网友们对此看法不一。有人点赞曹德旺“用真金白银践行教育理想”,认为这种注重质量的办学理念值得推广;也有人担心“精英式培养”会加剧教育不公平,质疑100亿元投入能否真正改变教育生态。
这些讨论恰恰说明,曹德旺的尝试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敏感神经,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重新思考。
曹德旺的教育实践与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一脉相承。作为企业家,他把福耀玻璃做成了全球行业龙头;作为慈善家,他开创了“裸捐”模式,将个人财富用于公益事业。
这次跨界办学,是他社会责任感的又一次延伸。他不追求办学回报,甚至不要求学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种纯粹性在当下的教育领域实属难得。
值得注意的是,福耀科技大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融入了当地教育生态。福州市政府不仅提供土地支持,还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这种“企业出资、政府支持、专业办学”的模式,为社会力量办学探索了可行路径。教育部将其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也体现了官方对这种创新模式的认可和期待。
当第一届50名新生走进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开始他们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时,曹德旺的教育实验正式启动。
这不是一场一蹴而就的变革,而是需要时间检验的长期探索。100亿元的投入,50人的小班教学,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曹德旺对高等教育的独特理解。
资料: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2025-09-13 10:21·中国网教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