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还能看两个七旬老人打架。”
年轻人行不行不知道,但老的是真行。
最近的高分港片《捕风追影》上映后的最佳点评是:成龙“倒退”了30年。
这一下就回到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老去的成龙在能打之外还多了幽默此项,暴力美学,城市空间的挪移,算不上逻辑多精密但可以让位于影片调度节奏的质感,以及和成龙演对手戏的 67 岁梁家辉。
这次他把20年前在《跟踪》里的反派角色,又演了一次,几乎成了托举整部电影的存在。
不知不觉,梁家辉变成了香港电影“承重墙”一样的存在,花花公子或者枭雄,癫狂罪犯或者家人父亲,似乎把他丢到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色身上,他的表现总能出彩。
戏永远比人红的“千面影帝”,身上总闪烁着老派但不过时的港星质地。
梁家辉演戏,常常让人忘了他是梁家辉。
这张脸长得有点邪性,偏偏身板又不宽,于是常常嗜血之外又难得优雅。
早年的《垂帘听政》《情人》,梁家辉多是演的文气角色,气质文弱,氛围感天成。
真正让人可感的枭雄角色,应该是已经成为全网表情包的《黑金》,梁家辉演干不发行当的黑帮老大,一句“谁赞成,谁反对”的煞气和杀气扑面而来,让人觉得每一寸肌肉都牵动神经。
印象深刻的还有《黑社会》,杜琪峰的黑帮典雅,罗大佑的幽阔配乐,梁家辉那一点自带的隐忍气质是天作之合,不可控的疯狂都在暗处。
还有《捕风捉影》在20年前的原版《跟踪》,梁家辉演劫匪头子“山哥”,发挥空间比如今小多了,角色常常沉默不语,但好有张力。
比起《跟踪》,梁家辉这次饰演的反派头领,戏份更大,质地更厚,有小丑的癫狂混乱、汉尼拔的优雅,时而又让人想起他在早期的惊艳邪影,只是这回更拼,拳拳到肉。
网友说《捕风捉影》里如果不是梁家辉,很难有”一人能打过 30 人”的信服力。
无论打戏多少,梁家辉的反派总是让人很难忘,在极恶之外,总有种黯然的脆弱和无法真正快乐的孤独。
对角色的理解和演技都到位,这和梁家辉早年的经历有关。
他曾经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演员。
1958年梁家辉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会计,母亲则是电影接线员。他大学就读于平面设计专业。
直到22岁毕业那年,他陪朋友报名参加TVB训练班,结果朋友没有选上,他却阴差阳错成为了TVB第十期艺员训练班的学生。
即使有了入行的意愿,他在那段时间也是个“斜杠青年”:办了个杂志,一个人就当起了摄影师,设计师,文字编辑。
后来他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大导演李翰祥,给后者做起了助理,而李翰祥也看上了他身上迷离或孱弱的特质,在当时的香港影坛并不多见。
于是梁家辉成为了《垂帘听政》男主角,那个清秀忧郁的咸丰皇帝。
那个时候,梁家辉的演技就已初显,两部戏都有了很不错的评价,梁家辉还拿到1984年的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然而,出道即巅峰,星运看起来很好的梁家辉,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就是封禁。
低谷期的梁家辉倒是很自如地发挥其它生存本领,他靠着大学念设计专业的底子,和同学去铜锣湾摆地摊维持生计,卖首饰和手工艺品,还有母亲做的皮手镯。
他后来还自嘲影帝多少有光环,至少让他摆地摊时常常被认出。
幸而后来遇到了贵人江嘉年,”她是全香港唯一一个敢给我工作的人”,相守40年的故事也成了佳话。
这一段经历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写手博主,“千面影帝”变摊主,心酸又戏剧,但似乎也让梁家辉坚定了心念,只是一个演员而已,人前从众的明星,和他无关。
在早前的一则采访里,曾经听梁家辉说自己不是明星,只是演员而已。
这好像某种程度有违对伟大演员的想象,毕竟电影看的就是明星,那些登顶世界巅峰的演员,无一看的不是他们把自己的人格或特质附体在各种不同又核心特质相通的角色里。
而梁家辉不算此类,他的别称是“千面影帝”,角色移行大千世界。
1993 年,梁家辉接到法国导演让 · 雅克 · 阿诺的邀请,演了他最出名之一的作品《情人》:湄公河岸湿热的气候和杜拉斯的怀念,梁家辉把那个矜弱深情的男人东尼演入了髓,也成了文艺片天选男主。
但紧接着,他又变成了那些完全不同的人:就在《情人》的同年,梁家辉在《92 黑玫瑰对黑玫瑰》里,演一个贱兮兮的探长吕奇,并且凭借这一喜剧角色,拿下了当年的金像最佳男主。
再是次年的《东成西就》,还有《新难兄难弟》《追男仔》,然后是 1997 年的《黑金》......
文艺喜剧,黑帮武侠,他都能来,偏偏也都能在各个场景里出彩。
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成了旧梦,但当看到《寒战》里的警长,《我爱你!》里的父亲,那些闪烁记忆又叠在了梁家辉稳稳的表演上。
梁家辉身上有港星闪光作派:
演员对他来讲是全力以赴的工作,他曾经为《黑金》写了万字的人物小传,《捕风追影》和老搭档成龙一朝拼回20年前,另一方面他又清醒自知,曾经有人问梁家辉为什么拼命拍戏,梁家辉说,是双胞胎女儿出世后,想给孩子和妻子一个更好的环境。
看梁家辉的采访,市井烟火气总是很足:
鲁豫问他是不是遗憾曾经去摆地摊;
梁家辉说:“其实没有那样,我总觉得可能第一是因为自己年轻,再者那时候毕竟刚进电影圈,也确实没有把电影工作看成一个什么样儿的终身追求。”
鲁豫问他,那你不是都影帝了吗?
“那又怎样?那我曾经还是香港短跑纪录冠军呢!”
最近《捕风捉影》又有人采访他当年“摆地摊”的感悟,梁家辉说“只是碰巧成了演员,演了主角,人生本就是生来无一物嘛”。
这种松弛或者自省可能也和他的“文人气”有关。
梁家辉除了演戏还有另一重身份是写作者,这点在香港影坛也少见,从大学的时候筹办杂志,写散文,到后来他给《文汇报》写杂志专栏。
一写就是21年,直到2008年才停笔。
这些反思和内化,大概也是他角色质感的重要来源。
就是这么一个演员,演了60多年戏,80%都不是主咖,但有他的地方让人安心。
这种利落劲儿让人喜爱,也鼓舞着后生们。
作者:世界音乐菌。来源:世界音乐。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授权)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