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在天安门广场上那位置,门朝北开,这事儿搁传统建筑里头可算个新鲜事儿。中国老建筑讲究坐北朝南,图个阳光足、风水好,可这座堂子偏偏反着来。

建堂的专家组当时这么决定,搁现在看,真是高明。为什么?因为这不光是建筑的事儿,还牵扯到怎么让老百姓方便瞻仰,怎么体现毛主席一辈子跟群众在一块儿的精神。

堂子建好快五十年了,每年上百万的人去那儿缅怀,设计那会儿的考虑,现在证明特别靠谱。话得从1976年说起,那年毛主席逝世,全国上下都想建个地方永久纪念。

毛主席纪念堂:打破常规,坐南朝北,现在看来专家组简直太聪明了

选址定在天安门广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走了以后,中央很快就决定建纪念堂。10月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了个决定,说要在北京建堂,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让大家瞻仰。

选址组的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陕西、辽宁、黑龙江八个省市,十多家单位的人聚在前门饭店,从9月14日开始商量。组长是赵鹏飞、袁镜身、沈勃这些人,建筑师、美术工作者、技师都有。

一开始,大家觉得毛主席一生操劳,应该找个风景好的地方,让他安静休息。有人提中南海,那儿环境安静;有人说昆明湖边,寓意像日出东方。还设计了个“水上日出”的方案,想象堂子建在水上,朝阳照着湖面,象征光芒普照。

可这些方案一讨论,就觉得不对劲。毛主席生前总说要跟人民在一起,堂子建在偏僻地方,普通人去一趟多麻烦?尤其是老人小孩、外地来的,交通不便怎么行?专家组觉得,堂子得建在大家容易到的地方,最好是全国政治中心,便于全国人民表达感情。

毛主席纪念堂:打破常规,坐南朝北,现在看来专家组简直太聪明了

最后,目光落到天安门广场。这地方是国家心脏,交通四通八达,地铁、公交全有。广场上已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堂能跟它呼应,象征毛主席和革命先烈一起守护国家。

具体位置,方案有仨:一个紧挨纪念碑,但这样两个建筑混一块儿,各自含义没了;一个偏南,拆正阳门,对称天安门,但南边车多干扰大;一个紧靠正阳门,可城楼太高,会压着堂子。

折中选了纪念碑南200米、正阳门北200米的位置,占地5.72公顷,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20米。中央政治局11月6日审了方案,同意了。这选址不光实用,还体现了毛主席的思想——永远在人民中间。

毛主席纪念堂:打破常规,坐南朝北,现在看来专家组简直太聪明了

设计方案里的巧妙心思

选址定了,设计方案接着来。专家组要考虑堂子怎么建,既庄严,又不抢风头。建筑形式,有人想建水上,湖光映照;有人说山顶,像红星闪耀。可这些又被否了,水上冬天结冰滑,山顶坡陡不好走。

南京工学院的杨庭宝教授提了个方形结构,说方形稳重,抗震好,便于多门出入。方案通过了,堂子主体正方形,边长105.5米,高33.6米,两层外观。

高度为啥33.6米?不能太高,压过纪念碑就不协调;太矮又没气势。专家反复测,定这个数,既和谐,又突出。材料全国支援:基座枣红色花岗岩从四川大渡河来,柱子黄色花岗岩福建产,贴面青岛花岗石,栏杆房山汉白玉雕万年青。

屋顶双层玻璃飞檐,镶葵花浮雕,南北门台阶有汉白玉垂带,刻葵花、腊梅、青松。门匾“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字,是华国锋题的。

毛主席纪念堂:打破常规,坐南朝北,现在看来专家组简直太聪明了

最关键的朝向问题。中国建筑传统坐北朝南,阳光好通风。可堂子如果这样,瞻仰的人面向南,背对堂子;广场集会时,群众面向天安门,也背对堂子。

这不符合敬重初衷。专家讨论半天,赵鹏飞提了个主意:门朝北,让瞻仰者直接面对堂子。堂子东西两侧广场扩大,集会时群众从四面围着,象征毛主席在群众中。还跟纪念碑朝向一致,都以北为上,这是建碑时周总理请示毛主席定的。

坐南朝北,打破常规,但实用:北门进,视线直达核心;南门出,便于流动。搁风水说,老北京四合院北房给一家之主住,这也寓意毛主席地位高。

专家组三轮上报方案,10月15日设计组成立,11月9日指挥部建起,李瑞环当总指挥。谷牧副总理统筹“九办”,管设备。水晶棺北京玻璃总厂、上海新沪玻璃厂、锦州一五五厂分头做,棺盖前后堵头北京做,侧板上海,底板锦州。

内部布局也细致。北大厅有3米高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叶毓山雕的,背后24米长绒绣《祖国大地》。瞻仰厅水晶棺安放,棺座黑花岗石,嵌党徽、国徽、军徽,四周君子兰、玻璃栏杆。南大厅墙上毛主席《满江红》词。

二层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公、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1982年开四个,1999年加俩,展文物、照片。电影厅放《怀念》。堂子外南北两侧8米高群雕,四组62人,东组新民主主义革命,西组社会主义建设。

毛主席纪念堂:打破常规,坐南朝北,现在看来专家组简直太聪明了

全国一盘棋,半年就完工

1976年11月24日奠基,寒风里华国锋等领导铲土,埋基石。基石刻“奠基”,顾士元老工人一夜雕成。基石里放珠穆朗玛峰石头、台湾海峡水,象征全国统一。

指挥部设临时帐篷,工人近80万,来自全国。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雕群像,房山汉白玉开采,四个月1500立方米,平时一年才2000。

施工顶风冒雪,夜以继日。1977年2月学大庆会议,鼓劲儿。3月22日主体提前完,5月24日建筑工程结束,8月底全完工,只用半年。

材料火车卡车运,花岗岩切割打磨,柱子17.5米高,起重机吊,工人拉绳固定。陶板广州石湾产,手工上釉。内部金丝楠木门,设备调试。安全严,围栏哨兵。6月17日总结表彰。

毛主席纪念堂:打破常规,坐南朝北,现在看来专家组简直太聪明了

1977年9月9日落成典礼,北门广场开会,剪彩。之后各省代表来,9月26日前16万人瞻仰。铁托8月31日第一个外国元首来。

堂子开放,周二到周日,上午8到12点,夏季7到11点,免费凭证件。每年3月检修十来天,1997年、2007年、2017年大修,换屋面、天沟、电气。2013年修雕塑、匾额。

毛主席纪念堂:打破常规,坐南朝北,现在看来专家组简直太聪明了

堂子建好,成了爱国主义基地。每年数百万国内外人来,180多外国元首瞻仰。2007年人民网专题网页,毛泽东诞辰90、100、110、120、130周年纪念活动,献花演讲。

2024年7月27日,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包括堂子,入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这堂子不光保存遗体,还展革命业绩,让人学历史。设计那朝北门,现在看聪明:方便瞻仰,体现群众包围。堂子管理局管好,职工守护历史。

去那儿的人,总觉得跟毛主席近了,缅怀一代人贡献。搁今天,这设计还教人怎么平衡传统和实际,专家组那会儿的思路,值得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