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羊不吃草
编辑|娱叔
引言
北京时间 6 日凌晨,聚光灯下的克鲁斯堡剧院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当中国斯诺克新星赵心童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举起那象征斯诺克最高荣誉的世界冠军奖杯时,全场沸腾。
颁奖仪式结束后,他将经纪人与女友紧紧揽入怀中,这一刻,胜利的荣耀与真挚的情谊交织,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斯诺克的无限可能。
他荣耀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从禁赛阴影走向世界之巅?
01破茧成蝶:从禁赛阴影到世界之巅
世锦赛冠军可谓是每个职业选手最梦寐以求的,也是斯诺克运动的至高荣誉。
继丁俊晖2016年打进了世界锦标赛决赛以来,历经9年,中国选手再次站上这个象征着斯诺克最高水平的决赛舞台。
这个冠军不仅填补了中国斯诺克的空白,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奖杯。
丁俊晖第一时间送上祝福:“为中国力量崛起感到骄傲。”
多年前那件未能染指冠军荣耀的红马甲,此刻,赵心童的冠军奖杯折射出璀璨光芒。
代中国斯诺克领军人物的精神纽带在赛场上无声交织,这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荣耀接力,更是中国斯诺克人一脉相承的信念。
虽已夺得桂冠,但赵心童的夺冠之路堪称传奇。
他并非如同其他职业选手那般,在世锦赛比赛之前,赵心童在去年才刚解除了因涉赌导致20个月的禁赛限制。
这时的赵心童仅是一位业余选手,凭借两杆147分的高分,才获得世锦赛资格赛外卡。
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期盼以更好的形象重返赛场,如今心愿得偿。
身为外卡选手的他,自主赛打了4轮,正赛打了5轮,一共过关斩将了9轮走到决赛赛场上,最终对阵冠以“威尔士进球机器”的世界冠军马克·威廉姆斯。
决赛中,他左手持杆,长台薄进,稚嫩的眼神中透着坚毅和果敢。
这场比赛的激烈程度以最后一枚未进的“人情世故球”迎来观众席上的阵阵喝彩。
最终以18-12的比分,战胜“金左手”马叔。
更被网友调侃道:证明一下自己不是挂。
正是这一战,令赵心童打破多项世界纪录。
一举成为90后最年轻的世界冠军,90后唯一一个获得三大赛冠军的球员,也是历史上首位以业余选手身份赢得世锦赛冠军的球员。
如今,他仅差一个大师赛冠军就荣获大满贯。
现在的赵心童,荣登各媒体热榜,冠军照也是铺天盖地,这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他一路走来充满汗水与坚持的成长历程。
02天赋与教育:一个台球少年的成长史诗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赵心童亦是如此。
但冠军的取得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他父母的支持。
199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赵心童,从小就跟随父母到了广东深圳定居。
他的父亲是一家医院的副院长,母亲则是这家医院的护士。
出生在一个医学家庭又是家中的独子,他自小便是被寄予厚望的。
但,同其他父母不同的是,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下,这对父母却选择了尊重孩子的兴趣。
幼时,赵心童并非直接接触台球,而是对足球、乒乓球倍感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心童摸到了球杆。
虽然年纪尚小,但赵心童在摸到球杆后,凭借独特的天赋,对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球杆就像他趁手的武器。
那时,8岁的赵心童还没有球杆高,球台也显得“高不可攀”。
在他生日那天,电视中正好在播放丁俊晖在中国公开赛中拿下冠军的场景,谁曾料想,这画面点燃了他的冠军梦。
他即刻许下愿望:有天要像他那样走上冠军领奖台,这一心愿他一记就是近二十年。
他的父母也并没有将此仅仅当做一句儿时玩笑。
反而很是支持这位“赵公子”,不惜将家中墙壁打通,定制球桌,为其制备良好的训练环境。
自此,他便顺利的开启了他的“台球之旅”。
在那个年代,台球只是一个街边运动,还并不被众人所认可,甚至还有一些误解,认为台球不入流。
殊不知,为了专攻台球,他在中学时就选择了退学。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的中国实属罕见。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战成名天下知。
2010年,仅有2年专业化训练的赵心童便获得中青赛亚军、深圳公开赛冠军,单杆最高分达到143分,直接挺进全国中青年排名第8。
2012年,刚满15岁的赵心童初出茅庐,首次跻身世界职业巡回赛正赛。
2013年,刚放下生日蛋糕的赵心童,首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出征巴基斯坦,参加亚洲斯诺克锦标赛。
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冠军并非天生具备夺冠的能力。
刚转为职业球员的赵心童,面对国内外的众多强敌,在赛场上几经失利。
虽然后来的他,无缘奖杯,但每一次的征战都令他的世界排名大步跨越式的上升。
但,好景不长,他终究还是没逃过名利场上的诱惑。
2023年,赵心童因涉赌,被禁赛1年8个月。
禁赛风波反而让他沉淀自我最终以更成熟的姿态重返赛场。
如今,这场回归可谓是惊世骇俗。
在无数质疑与压力中破茧重生的赵心童,以雷霆之势重回大众视野。
细究这份执着的根源,或许能从他父母为其取名中窥见。
“心存童话”,大概是赵心童父母对这个孩子最真挚的祝福和期待。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赵心童的举止谈吐丝毫不输高校学生,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王者般的存在。
当问及其原因时,才更是被深深感慨到。
“只是想要孩子快乐,以后的人生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的父母并没有给赵心童设计远大理想,只是特别注意到他的爱好与潜质。
更是在当了解到赵心童毕业后还是想要打台球时,前瞻性地将他送去学习打台球。
这样的壮举,在当时的年代里,自是引起各种流言蜚语。
可对于质疑声,他的父母丝毫没有动摇,只是一句“我尊重我儿子”。
试想,有几个父母可以做到这样?
同样,也正是这般无保留的支持,他们收获了一个个奖杯和世界冠军。
虽然,赵心童没有像他父母那般从事医学类事业,但他却将父母那执手术刀般的冷静刻进DNA,创造出属于台球的辉煌成就。
结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真正的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发现;不是强迫,而是引导。
正如赵心童用球杆书写的人生传奇,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在孩子成长中,或许尊重孩子的想法,看到孩子的天赋,给他适合的教育,更能有几率培养出“世界冠军”。
部分参考资料:
咪咕体育|中国首位、亚洲首位!赵心童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每日经济新闻|赵心童发文庆祝夺冠:坚持初心!颁奖礼上邀请女友合影!丁俊晖也发文祝贺:为中国力量的崛起感到骄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