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走进一家装修精致的餐厅,花着比以往更多的钱,但吃进嘴里的食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那种熟悉的、热气腾腾的“锅气”似乎越来越稀有了。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9月10日罗永浩公开炮轰西贝,直指其菜品昂贵,而且“全是预制菜”,甚至毫不客气地用上了“恶心”这样的字眼。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网络上汇聚了超过两亿人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名人与企业的口水战,它更像一个信号,引爆了无数消费者心中早已积压的情绪。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冲突的原因,看似是“预制菜”三个字,但深挖下去,会发现这是一场关于“现做”的定义权争夺战。在餐厅老板和普通食客的认知里,对这两个字的理解,简直是两个世界。

西贝觉得自己很委屈。按照今年3月国家六部委发布的文件定义,所谓“预制菜”,指的是那些经过预包装,买回家需要加热或熟制后才能吃的菜肴。从这个角度看,西贝的模式确实不完全吻合。他们的运营逻辑,更像是一种“标准化现制”。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这个流程是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中央厨房系统,覆盖了超过九成的门店,负责完成大部分食材的“初加工”。比如,牛大骨的汤底在这里熬好,莜面的面团在这里和好。然后,这些半成品通过冷链物流,精准地配送到全国近400家分店。门店的厨房,更像一个“二次加工”车间,厨师们的工作是把这些材料进行最后的翻炒、搓制和装盘。

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看,这套体系堪称完美。它确保了每一家西贝分店的牛大骨汤味道都一样,也极大地提升了出餐效率和食品安全水平。所以当争议爆发时,西贝客服的回应听上去也理直气壮:我们的牛大骨是“现煮”的,莜面是“现搓”的。在他们的标准作业程序里,这没毛病。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可问题是,在食客的感知里,“现做”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词。它意味着后厨颠勺的声响、食材下锅那一瞬间的“滋啦”声、端上桌时扑面而来的那股子“锅气”。当消费者发现,自己吃的菜可能来自一个预先配好的“净菜包”,里面的食材和调料都已按克定量,这种体验就和点一份速食料理包没什么两样了。

这种感性的认知,才是大众评判的唯一标准。当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2023年的一次采访中,自信地宣称“好菜全是预制的”、“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时,他可能完全没意识到,这番行业大实话在消费者听来有多么刺耳。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大家愤怒的核心,从来不是反对餐饮工业化,而是无法接受自己为工业化的效率买了单,却没有享受到工业化本该带来的实惠。

我们先来看看西贝的价位。人均100到150元的消费水平,在一线城市里也绝对不算便宜。这个价格,自然会拉高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食客们会不自觉地拿它和同等价位的品牌做比较。比如,去海底捞,能看到现切的肉片。去眉州东坡,招牌的东坡肘子是实打实现做的。这些品牌提供的“现做感”是直观且强烈的。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反观西贝,消费者普遍的感觉是菜品缺少那种“诚意”。这种负面的“体感”,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罗永浩的批评,不过是把这股早已存在的暗流彻底引爆了。一时间,网络上“又贵又难吃”的评论铺天盖地,形成了“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消费者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让我们看看一些菜品的定价与成本感知之间的巨大鸿沟。一份番茄牛腩卖68元,一份酸汤鱼要88元,一份黄米凉糕标价32元,而一份备受争议的儿童餐也要38元。这些价格背后,是巨大的利润空间。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当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是在用手作的价格,购买一份工业化流水线上的产品,还要为那份虚假的“手作感”和品牌故事支付高昂的情感溢价时。

那种“被收割”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正是信任崩塌最强的催化剂。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危机,一个品牌是选择真诚沟通,还是傲慢对抗,往往决定了它的最终命运。

遗憾的是,西贝选择了一条“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道路,这不仅没能弥合裂痕,反而将自己推向了消费者的对立面。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罗永浩的批评声刚落,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做出了强硬回应,公开表示将提起诉讼。紧接着,西贝官方又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公关反击:一边是悬赏10万寻找“预制菜”证据,另一边是戏谑地推出“罗永浩菜单”。

这一套组合拳,完美地回避了消费者最核心的两个关切点:性价比和知情权。这种姿态,在公众看来,不是自信,而是心虚。它传递出的潜台词是:“我没错,是你事多。”这种只想着堵住批评者嘴巴的策略,无疑是火上浇油。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其实,化解这场信任危机,行业里早就有现成的“解药”,那就是透明化。

我们看看别的品牌是怎么做的。宜家和山姆会员店,对于哪些产品是预制的,向来都明确标注,从不遮遮掩掩。更值得称道的是老乡鸡,它甚至主动在门店公示了119种菜品的制作等级,清清楚楚地告诉你,哪些是现做的,哪些是半预制的,哪些是复热的。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这种坦诚,非但没有劝退顾客,反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因为它把选择权真正还给了消费者。大家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毕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效率和稳定同样重要。人们真正反对的是欺骗

这也恰恰是罗永浩核心诉求的合理性所在。他反复强调,自己并非要全盘否定预制菜,而是要求餐厅强制标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如今,超市里的包装食品,成分表、保质期一应俱全。外卖平台上,很多商家也开始标注是否使用料理包。在这样一个信息透明化的时代,线下高端餐饮,没有理由继续躲在模糊地带里。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西贝从1988年内蒙古的一家小馆子,发展到如今拥有400家门店、1.7万名员工的餐饮巨头,西贝的成功,离不开标准化的助力。

但今天它所面临的困境,也恰恰源于标准化带来的价值割裂。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这场争论给所有餐饮从业者敲响了警钟:效率和规模的追求,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信任为代价。

在这个信息无孔不入的时代,“价值对等”和“沟通坦诚”,是比任何华丽的营销口号都更加坚固的护城河。

信息来源

红网《罗永浩“大战”西贝:预制菜要“清白上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3250066081856028&wfr=spider&for=pc

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背后,餐饮业的遮羞布被撕开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