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场看似货币战争的暗战,正从金砖峰会的会场,烧向每一个参与者的外交战略底线?

这一次,先被“点名”的是印度。

媒体人:金砖内部隐形裂痕正被撕开

一、特朗普的“美元保卫战”:关税刀起,谁在闪躲?

不久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突然开炮,直接将金砖国家称作“反美组织”,抨击其“试图摧毁美元,挑战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这话说得可不轻,几乎等同于“政治级别的宣战书”。

接下来,他宣布对8个国家加征关税,巴西被打得最狠,从10%一下跳到50%。这手法熟悉吗?就是那个“你不听话?我就直接收保护费”的套路。

而他背后的算盘其实不复杂:防“去美元化”之心,昭然若揭。对他来说,美元地位若失,就等于美国“输掉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

二、印度“割席”的姿态:不站队,但也别拉我下水

就在金砖风头最劲的时候,印度突然“踩了刹车”。

《商业标准报》透露,印度外交部正向美国“低调澄清”:我们搞卢比结算是为了“贸易便利化”,不是在挑战美元。

这番话怎么看?说白了,就是——“我虽然在金砖里,但不是闹事的那个”。

这并不令人意外。莫迪政府过去几年一直在试图推动“卢比国际化”,可惜雷声大雨点小。此番澄清,更像是给特朗普递了一杯“灭火茶”。

媒体人:金砖内部隐形裂痕正被撕开

三、印度的“两面外交”:聪明?还是骑墙?

莫迪政府的对美策略,其实一直是“两头下注”。

一方面,在农产品市场、技术主权等关键议题上对美国毫不退让;另一方面,面对“去美元化”“谴责以色列”等敏感议题,印度总是迅速“划清界限”。

比如今年上合组织发表谴责以色列声明,印度立即发声否认参与;防长会议联合声明没提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印度国防部长索性“站在合影边缘”,独自美丽。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策略:站在多边平台中,却始终保留战略模糊——既不激怒西方,又不给东方阵营太多期待。

媒体人:金砖内部隐形裂痕正被撕开

四、金砖的“内部变数”:印度是短板,还是试金石?

印度的行为,无疑削弱了金砖在“去美元化”议题上的整体合力。某种程度上,它像是队伍里的“副队长”,但一听到对面加码,就立刻说:“我其实只是来观摩的。”

问题是,这种不愿承担风险的“超然立场”,长期下去会带来什么结果?

对金砖内部而言,是信任的流失;对印度而言,则是“两边不讨好”的战略困境:

• 在G7与西方眼中,印度始终是“合作伙伴”,但从未被真正当作“盟友”;

• 在金砖和上合眼中,印度则像是那个“迟迟不交作业的组员”。

短期看,印度或许成功规避了特朗普的税收“板砖”;但长期看,它正一点点丧失“全球南方代表”的信任资本。

媒体人:金砖内部隐形裂痕正被撕开

五、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印度,更是金砖的成长焦虑

必须承认,印度并非“叛徒”,它只是典型的“中等强国心态”:不想被人利用,也不想得罪大国。

但问题在于,如果每一个“金砖成员”都这样左右摇摆,那“去美元化”就会变成“去信任化”。

要构建真正的新秩序,仅靠喊口号不够。金砖需要的不只是数量,更是方向一致的核心认知和政策协同。

总结:印度不是金砖的对立者,但却可能是金砖走向成熟必须“先搞懂”的那个角色。

一个想当“全球南方领袖”的国家,如果长期回避关键节点的站队选择,终究只能成为别人的权宜之计,而非真正的战略盟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