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剪辑3小时变3分钟!AI工具曝光:输入文字,自动生成双人对话播客
42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我认识个做历史播客的林叔,以前每周雷打不动泡三天录音室,剪音频能把他折磨得直揉太阳穴。
上周碰面,他叼着茶杯笑:“现在输入稿子,AI半小时生成节目,我连剪辑软件都卸载了。”
这不是吹牛。全球播客明年要冲300亿美元,中国增速全球第一,AI正把这群“苦哈哈的内容手艺人”,从重复劳动里捞了出来。
林叔做的是历史人物访谈,每期录一小时原始音频,以前光剪辑就得搭进去三晚。
“听着简单,可‘嗯’‘然后’这些废话,还有偶尔的咳嗽声,得逐帧挑出来剪。有次赶节目,剪到凌晨两点,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
现在他用腾讯的AI播客工具,把写好的访谈稿输进去,系统自动生成俩人聊天的播客。
语气自然得像现场录制,连停顿都和真人说话一个样。
以前剪音频像剥毛豆,一粒一粒抠;现在倒像煮毛豆,扔锅里等着熟,半小时搞定。
不止林叔,做情感节目的陈姐也尝到甜头。
她以前找选题得翻几十篇情感新闻,现在AI能分析全网热点,直接给她列三五个方向,据她说:“上周AI推了‘中年夫妻沟通’,照着做了期节目,播放量比平时高三倍。”
搞科技科普的小吴更绝,录音总被孩子吵闹打断,现在用AdobePodcast的AI去噪,后期一键消除杂音,“以前得重录,现在后期五分钟搞定,省出时间陪娃玩。”
从“手工作坊”到“智能流水线”,AI没抢播客主的饭碗,反把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
以前80%时间耗在剪音频、找选题,现在能把心思全放在“说什么”上。
但AI的本事远不止省时间。
我观察了一圈,未来的播客可能比你想的更“懂你”:
比如“贴身生活助手”。
以后你打开App,它会记着你早高峰开车爱听商业短评,晚饭后散步想听历史小段子,要是你发朋友圈说“今天被领导骂了”,它直接推段解压的脱口秀。
更绝的是能跟AI主播互动:听财经节目卡壳了,喊一声“停,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它会举例子:“就像你家小区把停车场打包卖给银行,银行再切成小份卖给投资者,懂了吧?”比查词典还明白。
再比如“人人都能当主播”。
有的AI模型,生成双人对话的时间按秒数。
你没时间录音?打字就行,连声音都能克隆成你自己的。
小区里的退休医生讲养生,宝妈分享带娃经,甚至楼下修自行车的师傅聊机械知识,都能做成播客。
还有“会长大的知识库”。
现在播客里藏着大量干货,但散在各个节目里。
未来AI会把所有讲“家庭教育”的内容归到一起,画出知识图谱,你能从儿童心理听到学习方法;遇到问题直接问AI,它把所有主播的观点整合,给你个全面答案,比刷短视频找知识点靠谱十倍。
有人说AI播客是泡沫,我看是给“有话想说”的人递了把梯子。
以前做播客得先当“技术工”,剪音频、找选题、学推广,现在AI把这些门槛全砍了。
你只要有真东西,哪怕嘴笨,也能做出像样的节目。
短期可能有粗糙内容,但长远看,AI会让播客从“小圈子自嗨”变成“大众日常”。
要是你也有啥想分享的,别犯怵。
这世上最值钱的,永远是你脑子里的那点“热乎气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