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国防部要改名叫“战争部”,全球独一份。全球局部战争已经是此起彼伏,多方盼和平,而美国却重称“战争部”,透出浓浓的硝烟味。此时改名是何意图?战争之名的背后会否有战争之实?
Part.
1
当地时间9月5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了第二任期以来的第200项行政令,决定恢复美国国防部历史旧称,将其更名为“战争部”。
国防部更名一事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更在国际社会激起广泛忧虑。特朗普表示,之所以更名是考虑到当今世界的局势,国防部这个名字太强调防守了,当然要防御,但必要的时候也要能进攻。
这次改名,并非特朗普的心血来潮,事实上,自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他就多次鼓吹要恢复战争部的名称,虽说理由简单粗暴,却极具煽动性。在特朗普看来,战争部这个名字听起来更有力、更合适。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当天,国防部立刻在五角大楼更换了国防部长、国防部长办公室等门牌,变为“战争部长”“战争部长办公室”等。五角大楼网站域名也已经从defense.gov改为war.gov,社交媒体账号也同步更新。
那么,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究竟是特朗普蓄谋已久的战略构想还是天马行空的拍脑袋决定呢?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延续了第一任期内“美国优先”的主张,他公开叫嚣“更名墨西哥湾”“购买格陵兰岛”“吞并加拿大”“夺取巴拿马运河”,众多言论凸显了他的全球战略野心。在军事上,美国的扩张势头也是有增无减,特朗普大幅提升国防预算,推进部署“金穹”系统,公然轰炸伊朗核设施,一系列动作让“国防”到“战争”的叙事转变更为明显,这显然不是一次“临时起意”的更名。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特朗普上台后进攻性明显。将国防部名字改为“战争部”,本质是美国国家战略回归传统,反映其防务战略的根本转向:美国不再充当世界警察主动塑造秩序,也不再陷入长期消耗资源的泥潭式战争。未来美国若要开战,必求速战速决,这与美国传统战争风格相符。
将国防部重新命名为“战争部”,这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一词之差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理念正在经历深刻转变。“国防”承载的是守势思维,但“战争”这个历史名称的回归,却传递出截然不同的信号,强调先发制人,要求主动出击。特朗普“必要时也要能进攻”的表态,意味着未来的美国,可能会更倾向于用军事手段来主动解决国际争端,而不是作为最后的外交选项。这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警示。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进攻即最好的威慑与防御,凡符合美国利益便直接行动,无视国际规则、秩序及盟友意见,这是其单边主义转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特朗普试图将美国外交、军事战略拉回新孤立主义轨道,重塑美国与世界尤其是盟友关系,一切以美国利益为先。以俄乌冲突为例,无论俄乌谁受损,只要实现和平、美国无需再投入,符合美国利益,公平与否便无关紧要,美国利益第一来决定战争与和平手段。
Part.
2
有分析认为,本次更名也是特朗普对内希望能够让战争机器更容易被启动。“国防”这一概念,长期以来为美国政府的军事行动设定了一道无形的门槛,每当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时,政府都必须向公众反复强调其“防御性”,根本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如果将五角大楼的名称改回“战争部”,将“战争常态化”植入公众认知,消解美国国内反战舆论对扩张军备的阻力,更好地争取军工复合体的支持。
也有分析认为,以“战争”为名,也是特朗普希望对全球战略对手释放出的威慑信号。迫使对手重新权衡利弊,要么在谈判中作出让步,要么在可能爆发的对抗中更加谨慎。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不要误以为其战争是四面出击、全面且长期的进攻。他的主动进攻,仅针对能快速介入、取胜并迫使对方屈服的弱小势力。而对大国、核武器国家,他仍会秉持传统威慑或平衡战略,倾向通过和谈等和平方式解决。
本次特朗普推动更名之举,同样带有鲜明的个人政治色彩。随着中期选举日益临近,美国两党正围绕选区划分等议题展开激烈的政治博弈。自年初就任以来,特朗普已连续推出包括加征关税、强力推行移民驱逐、大幅削减联邦公务员岗位以及撤销多个政府机构等一系列具有争议的政策,他深陷于多项司法诉讼与舆论压力之中。此时,特朗普抛出国防部更名这一极具话题性的议题,有助于转移公众视线,为当前政治压力提供舆论缓冲。同时,借“战争部”复名议题,强化他打破常规的公众形象,巩固基本盘并扩大支持者群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改名意在进一步凝聚右翼民粹选民的支持,“战争部”之名对极端民粹者极具吸引力,“进攻”之调必能赢得喝彩。
Part.
3
“战争部”这一名称在美国历史上曾使用超过150年。1789年,美国面临着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挑战,“战争部”就是在此时成立的,它最初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生存与安全。
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和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战争部”原有的组织架构逐渐难以适应新的战略需求。为此,杜鲁门总统于1947年推动颁布《国家安全法》,对各军种进行整合,成立“国家军事机构”。
1949年“战争部”正式更名为国防部,以此彰显美国军事战略从“主动战争”转向“全球防御”。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当时改名的前十余天新中国快要成立,前几十天苏联将试爆首颗原子弹,大国竞争与核战威胁迫近。在此背景下,对杜鲁门而言,核武时代无人能赢核战争,美国军事部门不宜显露强进攻性,而应凸显威慑与防御特质。
虽然成立国防部被认为是对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回应,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真正走上和平的道路。有数据显示,从二战结束到2001年,全世界发生了248次冲突,其中201次与美国相关,占比高达80%以上。
二战结束后,美国先后挑起或参加了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还多次对伊朗、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民兵武装等国家和组织的目标发动袭击。
今年6月,美国对伊朗三处核设施发动空袭。而时隔76年,“战争部”这一历史名称将再次出现,也难免加剧世界各国对美国的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国防部的更名并非易事,从法律上看,美国联邦机构正式更名需要美国国会的批准,总统说了不算。但特朗普9月5日当天以行政命令授权“战争部”为五角大楼的次级名称,绕过了国会的程序。不过,行政令要求赫格塞思采取措施推动国防部实现永久更名,目前,已有多名共和党议员向国会提出了相关更名议案,尚待国会批准。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特朗普绕开国会已非首次,在他眼中国会是冗余且添麻烦的存在。赫格塞思在特朗普宣布次日便在办公室门口贴上“战争部长”的牌子,若走司法程序,在特朗普控制国会多数的情况下,改名一事也可轻松达成。
有分析认为,一旦更名,其后续工程庞大且耗资巨大,官员们可能需要更换分布在40个国家和国内50个州、超过70万处设施上的国防部标志。从各大军种和几十个机构的信笺抬头,到牌匾、徽章、电子邮件地址、制服、办公用品等都需要进行彻底更换,预计将耗资10亿美元以上。有批评者认为,国防部更名将带来高昂开支,并会分散五角大楼对安全优先事项的注意力。
《华盛顿邮报》称,巨额费用“不如用于确保我们的作战人员能获得执行任务所需的训练和武器”。有民主党参议员表示,应该将这笔钱用在支持军人家庭上。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对特朗普而言,改名成本不构成阻力。只要赫格塞思愿意执行,国防部预算充足,且特朗普此前动用该预算已获最高法院法律认可。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表达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并积极在国际场合积极扮演“调停者”与“和平推动者”的角色。他宣称自己就任以来已经成功结束了六场冲突,并推动第七场俄乌战争走向谈判桌。而如今,特朗普一边把自己塑造成多场国际冲突的“和平缔造者”,一边又在展示美国军力的强大并恢复“战争部”的旧称,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质疑。
就在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的几天前,美国海军还在国际水域发动空袭,打死了被指控为委内瑞拉贩毒集团运毒船上的11人。英国《卫报》指出,激进的军事行动加上象征性的品牌重塑,与特朗普反复宣称的“反战总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对何为自家事、何为国际事务有独特判断。在他看来,调停巴以、印巴、亚美尼亚及俄乌冲突属国际事务;而派军打击毒贩分子,是为解决美国国内毒品问题,他自认该拿诺贝尔国际和平奖,而非国内和平奖。
Part.
4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特朗普签署国防部更名“战争部”行政令的当天,美国政客新闻网披露出一则消息,五角大楼正在起草一份最新的国防战略计划,计划将更侧重关注美国国内及美国所在的西半球,而非继续将重点放在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上。有分析认为,这一变化标志着本届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国防战略上相较往届美国政府,包括他的第一任期出现了重大转变。更名之际,美战略调头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改名后的首份国防战略报告值得关注,它将进一步界定“战争部”职能。此前聚焦威慑中俄的军事战略降至次位,美国本土及拉美安全升至首位,类似当年的孤立主义,特别“门罗主义”以后的美国孤立主义更重本土安全。改名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两大板块明显转变:盟国关系从业务同盟向交易同盟转变,战略重心从威慑中俄转向聚焦本土及西半球,这是改名后一系列系统性改变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 孙冰岩:
今年北约峰会后,美国重申了对乌军售武器及北约防务承诺,跨大西洋防务关系虽有裂痕但根基尚存,欧洲国家暂无需过度惊慌。
在签署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的行政命令后,特朗普首次公开使用这一名称便指向国内事务。
9月6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采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模仿电影《现代启示录》的风格。图中,特朗普戴着牛仔帽和墨镜,表情冷酷,身后呈现芝加哥上空直升机盘旋、火焰弥漫的场景。他在配文中写道:“我喜欢清晨‘驱逐出境’的味道,芝加哥很快就会明白为什么国防部被叫作‘战争部’。”特朗普这一言论发表时,美国政府已持续数周宣称将对芝加哥的非法移民展开大规模执法行动,并多次表示计划派遣国民警卫队及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特工进入该市。面对威胁,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州长、民主党人普里茨克当天回应称:“美国总统正在威胁向一座美国城市‘发动战争’。这绝不是玩笑,也极不正常。”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AI案例典型地表明,“战争部”不仅负责对外战争,也涵盖美国内外军事行动。对内动武敏感,但需明确,凡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如非法移民等“入侵”行为,“战争部”有权动用军队。这类敏感问题虽不宜明言,但需通过立法,重新赋予“战争部”对内执行军事任务的权力。
特朗普主导的国防部更名之举,向全球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的军事和外交政策正在被重新定义为以“战争”为中心,这预示着美国军力的使用将更具进攻色彩。而如此鲜明的战略转型,也将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制片人:何冀宁
编导:张萌
编辑:王津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