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又有一则重磅消息引发轩然大波。微软悄悄对其 “主动防护计划”(MAPP,Microsoft Active Protections Program)的规则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直接限制了中国科技企业(主要是安全厂商)获取微软漏洞提前预警的权限。表面上看,这像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性调整,但背后却反映出全球网络安全格局中日益加剧的信任危机和战略博弈。
不再提前向中国安全厂商提供 PoC
MAPP 原本是微软在全球推行的合作项目,旨在将尚未公开的漏洞细节,如补丁预告和概念验证代码(PoC),提前分享给安全厂商,以便它们在微软推送补丁前加固防御。但微软近日宣布,将对部分国家的成员实施更严格限制,特别是那些 “法律要求企业或研究人员必须在 48 小时内向本国政府报告漏洞” 的国家,中国位列其中。
以后,中国的 MAPP 成员企业只能在补丁发布当天,收到一份 “更为笼统的书面描述”,无法再提前获取带有攻击性演示的 PoC 代码。这意味着,原本能抢占先机部署防护措施的中国安全厂商,将在全球网络攻防竞赛中失去 “先发优势”。
SharePoint 事件:导火索还是借口?
微软做出这一决定并非毫无缘由。去年,一场大规模网络攻击震惊全球,攻击者利用微软 SharePoint 服务器漏洞,入侵了包括美国国家核安全局在内的 400 多家机构。微软将矛头指向 “来自中国的国家级黑客”,并展开内部调查,怀疑 MAPP 成员存在情报泄露。
实际上,类似质疑并非首次出现。早在 2012 年,微软就曾指责杭州迪普科技违反保密协议,导致 Windows 漏洞曝光。2021 年,微软再次怀疑至少两家中国 MAPP 合作方泄露了 Exchange 漏洞细节,随后该漏洞被黑客组织 “海莲花”(Hafnium)利用,引发全球性邮件服务器入侵风暴。如今,SharePoint 漏洞或许成为微软收紧权限的直接导火索。
漏洞武器化背后的政治逻辑
微软的担忧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法律背景。2021 年,中国实施《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定》,要求安全研究人员或企业在 48 小时内将发现的漏洞上报至工信部。美国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 MAPP 合作伙伴在收到微软漏洞预警后,必须第一时间 “上交” 给政府,“潜在地为国家级网络行动提供支持”。
SentinelOne 咨询顾问达科他・卡里直言,这一政策让微软几乎无法对中国成员保持完全信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网络安全研究员贝宁卡萨指出,MAPP 的泄密疑云已存在多年,只是 “在当下中美网络安全对抗进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下,微软不得不采取行动”。
面对微软的指控与限制,中国驻美使馆回应称 “不掌握具体情况”,但强调网络安全是 “全人类共同的挑战”,应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而非相互抹黑。中方也多次表明,中国依法打击黑客活动,反对借网络安全问题攻击中国。
然而,这样的回应并未消除美方 “疑虑”。尤其是在美国智库 “科技诚信项目” 近期发布报告后,争议再度升级。该报告称,部分中国 MAPP 成员与国家级网络安全中心位于武汉同一园区,涉及 “攻防一体化” 研究。虽然微软否认与武汉中心有任何合作,但地缘政治因素已让这一技术合作计划失去原本的透明与中立。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此次还首次承认,其在中国设立的 “透明中心” 早已关闭。该中心原本允许中国政府检查微软源代码,以确认其中不存在 “后门”。自 2003 年起,微软是首家向中国政府开放源代码的跨国软件公司。但据微软发言人透露,中国的透明中心自 2019 年起便不再接待访客。也就是说,曾经作为信任象征的机制,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从表面看,微软的调整是单纯的安全措施,但深入分析,它无疑是全球网络安全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关键一步。对美国而言,关键技术漏洞等同于 “网络武器”,任何可能泄露给对手的风险都必须被控制。对中国而言,漏洞信息不仅是防御所需,更是本土安全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MAPP 原本是科技合作的桥梁,但在国家安全逻辑主导的时代,桥梁极易转变为战场。
这一局面揭示了一个矛盾:微软的初衷是加速修复漏洞、保护全球用户,但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漏洞信息却成为战略资源,被赋予远超技术本身的意义。
结语:中美网络安全脱钩后的全球漏洞治理
微软限制中国企业的举动,必然会对全球网络漏洞治理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中国安全厂商将面临 “情报滞后” 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这可能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强自主漏洞挖掘与防御能力,推动本土安全产业加速发展。
更大的问题是:在日益分裂的网络安全格局中,漏洞情报的共享还能否维持国际合作的初衷?还是会被彻底武器化,沦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答案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微软的这一调整,是中美网络安全 “脱钩” 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