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拉论坛上,海地和圣卢西亚这两个台湾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代表现身北京,国旗还堂堂正正挂在会场,事一出,台媒直呼大陆在加码外交压力,赖清德团队却只能低调回应,说“事先掌握情况”,明显是硬着头皮撑场面。
中拉论坛旗帜悬挂引发关注
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2025年5月13日在北京开幕,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员国齐聚一堂,讨论合作事宜。会场悬挂各国旗帜,其中包括海地和圣卢西亚的,这两个国家目前还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外交关系”。海地派出外长巴蒂斯特出席,圣卢西亚则由外交官兰西科特代表。路透社记者当场注意到这一情况,并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抛出问题,为什么会挂这两个国家的国旗。
发言人林剑直言,中拉论坛是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平台,一贯欢迎拉共体所有成员国参加活动,支持他们加入论坛框架内的事务。论坛上,王毅外长会见加勒比国家外长和代表,重申中方立场,强调合作对大家都有利。台湾当局剩12个所谓“邦交国”,海地和圣卢西亚在拉美地区占两个,事传回岛内,台所谓的“外交部”赶紧表态,说“已掌握相关信息,出席者不代表两国政府立场”。可毕竟国旗挂那了,代表们也来了,国际看在眼里。
海地自1956年起与台湾当局有所谓“邦交”,圣卢西亚则在2007年恢复这种关系,但中拉合作机制从2014年启动以来,已进入第十个年头,覆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论坛提出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旨在深化彼此支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海地和圣卢西亚通过参与,能直接感受到中拉合作的实惠,比如贸易额增长和项目落地。拉共体会场没看到其他如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的国旗,这两个也与台湾当局有所谓“邦交”,却没现身,说明中拉论坛的吸引力针对所有成员。
大陆包容策略打乱台当局部署
大陆这招以退为进,表面上不排斥海地和圣卢西亚参加论坛,实际上让台湾当局陷入被动。林剑在记者会上强调欢迎拉共体成员,等于公开显示大陆的风度,不搞小动作,而是用合作吸引人心。台湾当局仅剩12个所谓“邦交国”,如果海地或圣卢西亚转向,赖清德和民进党压力会更大。岛内舆论警告,维护这些所谓“邦交”远不如改善两岸关系重要,可赖清德上台后,继续走对抗路线,导致外交空间挤压。
蔡英文时期,已有10个所谓“邦交国”转向大陆,如巴拿马、萨尔瓦多等,这种趋势没停。拿斯威士兰来说,2025年4月传出关系不稳,赖清德派“外事负责人”林佳龙赶去,通过启动战略储油槽工程和资金援助稳住局面。中国大陆与斯威士兰贸易额2023年达4616万美元,远超台湾地区的贸易额,72%的当地民众对中国大陆持积极看法,海地国内乱局多,经济依赖援助,中拉论坛提供新机会,如基础设施和民心工程,能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圣卢西亚也类似,参与论坛能获益于发展工程,扩大贸易。台湾当局的“金援外交”越来越吃力,2024年外交机密预算减三分之一,大陆不直接施压,而是让这些国家自己比对利益,一个中国原则下,选择建交符合长远发展。而且论坛上,中方敦促相关国家认清历史潮流,早做明智选择。
“邦交国”压力增大合作前景
而2025年7月,斯威士兰官员窜台,林佳龙接见讨论援助,但大陆贸易优势明显,继续扩大。海地外长巴蒂斯特返国后报告论坛经历,当地关注五大工程细节,如全球发展倡议下的项目。中国多次劝告,顺应潮流选择建交。蔡英文时代10国转向,赖清德上台后趋势持续。岛内指出,两岸关系关键,如果无进展,“邦交国”将减少。
未来,中拉挖掘更多机会,推动关系前进。台湾当局“外交空间”缩小,“邦交国”清零趋势延续,中拉关系稳步推进,通过工程实施带来成果。一个中国是大势,台湾当局需面对现实,改善两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