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地区是急缺军事干部的,尤其是在最初阶段,由于多个因素,晋察冀根据地被傅作义多次击败,连首府张家口都丢了,情况岌岌可危。

然而,在此背景下,善于指挥的郭天民还是从聂荣臻麾下,调到了刘邓大军中,为何会如此反常呢?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郭天民的脾气

郭天民有几个很有特色的外号—郭大胆、郭炮筒,都跟他的行事作风有关,他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怕得罪上级,为此不止一次让自己职务受到影响。

1905年,郭天民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还当过教师。后来由于国家的内忧外患,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从此开始不同的事业。

1927年,郭天民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于海丰战斗过一段时间。三大起义的失败,让我党意识到正面对抗难度太大,所以就派遣革命人士回原籍开展进步运动,郭天民本来也是要回黄安的,但路过赣州时碰巧遇上在此休整的朱毛红军。

他想着在哪里革命都是革命,索性就留了下来,黄安是著名的将军县,也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根源,郭天民因为这个决定,成了红一方面军里唯一一位黄安籍将军

因为曾在旧军队中任职过,郭天民身上也沾了些不好的习气,最初比较喜欢体罚士兵,1929年12月,毛主席在古田会议上就专门批评了他这一点。

面对正确的教诲,郭天民还是很虚心的,他重新思考人民军队的意义,逐渐改掉了那些不好的习惯。但是,如果他认为不对的地方,也会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博古等人进入中央苏区并掌握权力后,开始推行“堡垒对堡垒”的作战方式,并将毛主席排除出核心。时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的郭天民非常气愤,为毛主席鸣不平:

江西苏区的巩固与发展,红军几次反‘围剿’的胜利,都证明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我们不应当反对正确的东西。

然而这番话却让他被撤职,调到红军大学去学习、执教。后来战事逐渐恶化,红九军团参谋长一职出现空缺,经朱德朱老总举荐,郭天民才顶了上去,重新回到前线。

长征时期,红九军团打得非常艰苦,一直执行垫后、牵制任务,部队伤亡极大。在懋功会师后,红九军团被改编为红32军,开始跟随红四方面军行动。对于南下北上之争,郭天民坚决支持中央,因此被撤销参谋长职务,又被送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中。

这一点很难得,当时原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都迫于压力站在了张国焘一边,郭天民却敢站出来反对,可见他的勇气和性格!

中央红军成功到达陕北后,张国焘封锁了这个消息,郭天民机缘巧合从曹里怀那里获悉喜讯,立马不顾危险向原红九军团的同志们宣扬,让大家坚定信心。只是他差点就被张国焘以“泄露军事机密”的罪名杀害,多亏朱老总帮忙说情。

郭天民后来还作为红30军参谋长跟随西路军出征河西走廊,可惜此战失利,他就与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一起率余部走出祁连山,穿过戈壁滩,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7年12月,郭天民回到延安,担任军委作战局局长,一年后他被调往晋察冀军区工作,担任过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在他的领导下,二分区发展得非常快,到后来晋察冀野战军成立时,他麾下部队改编成二纵,由他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1945年8月,郭天民察觉到局势变化,立刻指挥部队去收复城市,日本刚宣布投降,他就率部逼近张家口,成功拿下了这座大城市,接收大量物资。

当时的情况险之又险,郭天民刚进入张家口不久,国军一个骑兵师就赶到了张家口西面的柴沟堡。如果晚几个小时,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张家口北通库伦,西北通苏联乌里雅苏台,东北通热河,不管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极其重要,后来我军大部分力量也是从张家口进入东北的。郭天民的抢先一步,为全国局势都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解放战争爆发后,晋察冀的表现让人非常意外。原本其是中央寄予厚望的根据地,可在跟国军的对阵中,却接连吃了平绥路战役、大同集宁战役两个大败,损失惨重。蒋介石见有机会,就让李文兵团五万多人向张家口发起进攻。

郭天民率领二纵在怀来一线正面抵挡李文兵团的轮番进攻,使其一个多礼拜寸土未进。然而,东面打得很好,西面傅作义却调集4个师从集宁出发,向东穿过数百里草原,绕商都突袭张北,10月8日仅用半天就拿下了张北县城。

无奈之下,晋察冀各部只好撤退,10月11日傅部进入张家口,城内还有我军准备的众多物资,全部便宜了傅,并且我军撤退时比较仓促,被一直追杀到了桑干河边,损失惨重。这个结果,让晋察冀全体上下都颇为沮丧。

不久后军区在涞源召开总结会议,郭天民非常激动地批评,没有顾及任何人的身份。他说:军区有三大决策失误,一是盲目乐观,战争准备不足;二是盲目裁军,堪称自废武功;三是盲目轻敌,对傅作义的威胁视而不见。

他说的这三点,并非无的放矢,抗战结束后两党进行过和平谈判,约定好彼此都要裁军。但双方高层大部分都明白,没有对等的实力,那协议就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因此在执行方式上都取了巧。

国民党的裁军裁的都是“杂牌”,那些不属于中央军的,很多就此被遣散。至于嫡系部队,那就把军级番号改为整编师,把其中的老弱剔除,补充年轻精壮。整体来看,其实力并未损失多少。

我党这边很多根据地也是只裁掉老弱和多余的机关,刘伯承元帅就说过:此次整军是减去冗员,紧缩机关,充实战斗部队,以打造适合作战的组织。

但晋察冀是特例,抗战结束时该根据地有32万武装人员、9个纵队,整编后只剩20万人、4个纵队,聂帅后来自己都说过,当时是对和平太乐观了。在执行政策前,杨成武、李志民、李运昌、郑维山、郭天民等高级将领都明确表示反对,可决定权在聂帅手上。

郭天民得知自己这个纵队要跟刘道生纵队合并为2纵,麾下原有的五个旅要缩编为两个旅后,认为这样很危险,跟刘道生商量后,他们私自留下了一万多没有编制的人。

正是这超出规定的一万多人,在张家口保卫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完成掩护机关撤退的任务。

所以乐观和裁军这两个点,是有依据的,至于对傅作义威胁视而不见,那是因为误判了。傅作义在调离四个师发动奇袭时,还让两个师从大同而出缓缓向张家口而来,这让晋察冀军区以为傅作义只是想做做样子,就没有全面侦查。

虽然很多人跟郭天民想法类似,但这样当众说出来,还是不太合适,会议开完,郭天民就离开了纵队,再次为自己的脾气付出代价。

1947年4月,朱老总、刘少奇来到晋察冀指导工作,郭天民立即找到朱老总提出要去追随刘邓作战。

朱老总算是看着郭天民成长的,也是由衷欣赏他,得知他公然顶撞上级后劝道:一个人隐而不发才是常态,在公众场合逞口舌之快,那是匹夫之勇,难堪大用。

对于老首长的批评,郭天民虚心接受了。朱老总也明白,发生过那样激烈的冲突,如果再将郭天民放在晋察冀,那他跟上级都不舒服,所以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至于作战的问题,原先刘邓麾下的杨得志正好可以留在晋察冀,算是做一个对调。

郭天民到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担任副参谋长,不久又改任鄂豫军区副司令员。原先在晋察冀,他是二级军区司令员,调过来后降成副手了。

不过他对于职务倒不是很在意,后来就一直在刘邓大军作战。有些可惜的是,按照他的资历,本来到解放战争后期是可以当兵团司令员的,但因为一番动荡,最后只是陈赓兵团副司令员。

当然,他的历史贡献中央还是看在眼里的,1955年,郭天民被授予上将军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