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黄沙,见证着治沙攻坚的决心,也孕育着点沙成金的智慧。内蒙古库布其,用光伏板织就锁沙绿网;新疆和田,用梭梭林串起富民的金链条。系列报道《绿水青山之间》,今天带您看大漠里书写的绿富同兴治沙新篇。

沙海新生 库布其的绿色奇迹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 许斌

我们现在正在库布其沙漠!这里曾经是“一年只刮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不毛之地,而现在每年大约有100多万游客,来到这里体验骑骆驼、体验滑沙,来到这里度假。在这片沙漠里,不仅蕴藏着治沙人的汗水,更串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答案。今天我们就走进库布齐沙漠,看看这片沙漠的“绿色奇迹”,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库布奇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上海市的大小。这里也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战区,它像一柄悬在黄河几字弯南岸的沙剑。在我面前就是十大孔兑之一的黑赖沟孔兑治理区,孔兑在蒙古语里中的意思是“山洪沟”,

总台记者 许斌

我身旁的这些沙层非常的疏松,风一吹就非常容易进入到我身后的孔兑之中,而孔兑连接着黄河,从而威胁着黄河的安全屏障。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这里就陆续打响了治沙的保卫战,锁边林阻沙入河,草方格固土养水,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柳条、每一株植物都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战士”。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 许斌

库布齐沙漠这一片“不毛之地”,年降水量大约仅有60至135毫米,而蒸发量却远远超过了降水量。不过这里光照充足,每年的平均有效光照能达到3100小时,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黄河“几字弯”南岸,一条长约400公里,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正拔地而起,而这儿藏着更加硬核的治沙智慧。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 许斌

嘿,我在这呢!我身后这一排排光伏板,预计未来“光伏长城”建成之后,每年可以发电2000亿度,完成光伏治沙300万亩!

光伏板不仅可以产生绿电治沙,而在光伏板下还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

总台记者 许斌

而在板下还种植着这样的牧草和中草药,这些牧草可以喂牛,而牛粪可以反哺沙田!“光伏发电→板下种植→牧草养牛→牛粪还田”的形式,这不正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嘛!人们在这里通过科技之力来阻挡风沙,通过绿色循环来保护黄河安澜。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 许斌

在采访的这几天,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曾经的人们来到这里是看荒凉,而现在的人们来这里,是读生机。治沙不是征服荒芜,而是读懂这片大地,治沙,不是驯服沙漠,而是献给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家书。

新疆和田 “绿富同兴”的治沙实践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 卜鹏

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流动的沙丘吞噬着绿洲,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要跟沙漠作斗争。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推沙、扎草方格、种树,多年来,这里的人们从未停下治沙的脚步。2024年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在新疆和田地区顺利合龙。扎根沙土的草木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让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围上了“绿围脖”。如今,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们还在持续“扩绿”。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 卜鹏

这是紫花苜蓿,你能想象到它是在沙漠里种植的吗?很难想象,在去年初,这里还是一片黄沙,当地利用喷灌节水系统在这里成功种植上千亩苜蓿。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在广袤的沙漠中,四千亩翠绿的苜蓿格外醒目。它们顽强地扎根在沙漠里,为浩瀚无垠的荒漠披上了绿装。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新疆和田县沙漠苜蓿种植基地负责人 苏颜明

我们现在用的这种紫花苜蓿的品种,适合咱们和田地区沙漠种植,你看它苜蓿的叶片比较大,杆茎比较长,而且耐瘠薄,耐干旱。它是多年生的植物,它种下以后,6年都不用动,这一片如果全是连片的苜蓿,它刮不起来风沙。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苜蓿,既能防风固沙,还能作为牧草发展养殖业,形成农业循环经济链,奏响“沙漠生金”的生态乐章。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新疆和田县沙漠苜蓿种植基地负责人 苏颜明

这个圆圈规划面积是500亩地,按照现在这种长势,1年割5茬,(产量)1吨到1吨2,卖一块八到两块,除去成本,就这一个圈(利润)50万。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 卜鹏

我们现在行驶在洛浦县肉苁蓉种植基地里,当地在沙漠边缘种植了上万亩梭梭。去年,这里还是一片沙丘,经过当地人的不懈努力,在这里,连片的梭梭已经扎根沙漠。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新疆洛浦县肉苁蓉种植基地技术主管 图荪巴柯·艾则孜

我们每天要下地要转一转,看看哪棵树有病,该什么预防,是不是要缺水。因为我们种了好几年了,我们哪棵树有病,一看也就看出来了。所以忙的时候一天要走5万多步,才能把这个地转一圈出来。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治理好沙漠,还能向沙漠要效益。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总台记者卜鹏

这已经可以刨到根部了,出来了,大家看这就是在梭梭根部接种的肉苁蓉,再过三个月,这些肉苁蓉就会迎来采收季。这里的人们通过种植肉苁蓉既能治沙,又能致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中国治沙开挂:光伏锁沙 苜蓿生金

无论是梭梭接种肉苁蓉,还是在沙漠里种植苜蓿,这些都是新疆探索可持续治沙模式的一个缩影:让沙漠绿起来,更要让守护绿色的人富起来。

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围脖”越发厚实,新疆的治沙模式也更加多样化。从大漠植绿到点沙成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在见证新时代防沙治沙的奇迹。

来源: CCTV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