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悄然掀起一股“购置税兜底”热潮。随着年底购置税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增加,蔚来、极氪、理想三大车企先后官宣针对特定车型的购置税补贴方案,为用户消除“跨年交付多花钱”的顾虑,而尚未跟进的小米汽车,却成了消费者热议的焦点,“小米该不该兜底购置税”的讨论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兜底战打响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兜底战打响


最先打响“兜底战”的是蔚来。9月20日,蔚来宣布为全新ES8车型提供购置税“兜底”政策: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锁单的用户,每单可获得1张购置税差额补贴券。若因蔚来自身原因导致订单在2026年开票交付,用户可凭券抵减车价,最高抵扣1.5万元。紧接着,极氪在9月29日极氪9X上市时同步推出补贴方案,2025年10月31日前锁单的用户,若因车企原因跨年交付,购置税差额将直接从尾款中扣除,上限同样为1.5万元。

理想则将兜底范围聚焦在刚上市的理想i6上。9月30日,理想汽车发布“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明确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锁单的用户,若因理想原因需在2026年开票交付,将通过尾款现金减免的方式,根据购车配置抵减相应购置税差额,承诺“用户无需承担额外支出”。从三家车企的方案来看,均将补贴限定在特定车型,且设置了明确的锁单截止时间,既精准覆盖了新车潜在用户,又控制了补贴成本,同时借“兜底”传递出对用户的责任感,收获不少好感。

反观小米汽车,自旗下车型开启预订以来,凭借“科技平权”的定位收获大量订单,有消息称其18小时大定突破24万辆,但面对购置税兜底热潮,却始终未出台相关政策,这让不少用户感到焦虑。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有用户算了一笔账:“小米订单量巨大,即便每台车补贴1万元,14万辆未交付订单就需14亿元,或许是顾虑成本才迟迟不行动。”也有用户结合过往体验提出质疑:“之前小米SU7 Ultra选装碳纤维机盖的补偿仅2000积分,对高净值用户都如此‘节俭’,很难相信会为普通车型兜底万元级购置税。”

更让部分用户不满的是,此前小米汽车曾出现“订车卡身份证bug”“销售离职无人对接”等服务问题,叠加当前购置税兜底的“沉默”,让一些老粉感到失望。有10年小米手机老粉吐槽:“当初冲着SU7的服务口碑订车,结果遇到bug没人正面回应,现在购置税问题又不表态,实在辜负信任。”不过也有理性声音认为,小米订单交付周期相对明确,若能保证2025年底前完成大部分订单交付,或许无需跟进兜底;但从当前产能来看,仍有不少用户面临跨年交付风险,“即便不全员兜底,至少该给晚订用户一个明确说法”。

车企的购置税兜底方案,本质上是对“用户信任”的维护。蔚来、极氪、理想通过针对性补贴,既缓解了用户的政策焦虑,也为新车销量注入了强心剂;而小米汽车面对庞大的订单基数和用户期待,是否跟进、如何跟进,不仅关乎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更影响着品牌长期建立的“亲民”形象。随着2025年倒计时临近,这场购置税兜底潮还将持续,而小米的选择,无疑将成为新能源市场接下来的一大看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