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近日,某酒店厨师在菜品中添加庆大霉素的新闻报道刷屏网络。据悉,原因是为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提前给顾客止泻。

我们看到,舆论对该事件的关注和讨论还在不断发酵,相关话题一度在热搜榜上“霸榜”。

查阅报道发现,这是发生在2023年的一则食品安全事件,案件信息被透露,实则是通过一场南通某酒店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政公益诉讼案办理效果听证会。

一起去年发生的、而且已经被相关部门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事件,一经报道,为何立即引发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首先,正规酒店的厨师竟然在菜品中投放庆大霉素。乍听这则信息,网友的心情是愤怒的。这无异于变相投毒,事件本身的恶劣程度令人震惊。

要知道,硫酸庆大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处方药,也是导致不少孩子耳聋的“罪魁祸首”,而《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显然,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和讨论已超越了职业道德范畴,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

同时,在愤怒之余,网友深感“不寒而栗”,尽管目前该案件已经宣判,相关责任人已得到相应惩罚,但很多人仍表示“细思极恐”,“总担心不是个例”。

毕竟,像这类厨师在菜肴里掺止泻药等非法行为,本身有很高的隐蔽性,很难为外人所察觉和发现。网友不免联想,这到底是个人的偶然为之,还是行业内本身就隐藏着的“潜规则”?

根据已经公布的判决书信息,我们看到,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4日期间,该酒店厨师长沙某、厨师付某在烧制的鸡汁烩花胶、鸡汁烩蹄筋等“头菜”里,按照十桌一盒(相当于每桌一支)的标准添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累计售出添加该药品的烩菜达1639份,销售金额78672元。

而且,本案的硫酸庆大霉素全部来自某连锁大药房的同一家门店,酒店杂工张某每次购买量一般为100盒,最少的也有10盒,都没有提供处方。药店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药品分类管理规定。

多方配合,长时间作案,看到这些细节,对于网友的联想和担心,我们几乎可以理解,甚至也有类似“不是个例”的担忧,而这也正是推动讨论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原因。

那么,对类似事件的关切,如何让网友从“担心”变为“安心”?

首先,我们应该感谢那个打举报电话的酒店员工。他的这份勇敢,让我们在这起恶劣事件中还能看到人性之善,看到普通人的良知。作为内部“吹哨人”,这位举报者应当得到嘉奖。

这也启示我们,相关举报制度和保护措施应当进一步细化和加强,对于类似隐蔽的食品添加非法行为,在食药安全监管的同时,内部人员相互监督,勇敢站出来揭露,至为关键。

同时,我们看到目前该案件已经宣判,两名被告人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并处罚金共计16万元。而且,市场监管部门还对涉案酒店罚款118万余元,吊销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对相关人员作出终身或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行政处罚。对于向该酒店非法销售处方药的涉事药店,也正面临行政公益诉讼等处罚。

所以,对类似唯利是图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全链条罚,要从重罚,让相关涉事者为失信且违法的恶劣行径付出沉重的代价,让法律的红线在社会上形成震慑,让全链条的食药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全覆盖,让从业者对食药安全的红线有敬畏、知行止。

如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寒而栗”和“细思极恐”才能变为“安心”和“放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