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和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都在成功攻下旧王朝都城长安、北京,即将问鼎天下、胜利在望之际,被国内旧王朝残余力量联合北方外族沙陀骑兵、满清八旗铁骑一起镇压下去。 我们从史料中了解到,被农民起义军攻下都城后,不论是唐朝残余的各大藩镇力量还是明朝残余的关宁铁骑、南明军事力量,都是无力单独抗衡农民起义军的,最终成功镇压了实力强大的农民起义军,这些中原汉人王朝的残余力量还是借助了战力强悍的外族胡人骑兵力量,即唐朝借用了李克用率领的沙陀与漠南鞑靼(室韦)联合组建的草原铁骑重创了黄巢农民起义军,明将吴山桂联合了多尔衮率领的满洲八旗铁骑(其中包括东北原渔猎民族女真人,以及臣服女真人的蒙古人)才得以消灭李自成农民军主力。 沙陀人李克用的数万胡人铁骑在良田坡之战让黄巢农民起义军横尸三十里,后又一路向东追击数十万向东溃逃的黄巢余部;多尔衮的8万满蒙铁骑在山海关的一片石之战,让“闯王”李自成的10余万(有争议,一说20万)农民起义军灰飞烟灭,后又一路南下西进追击数十万“闯王”残部。 有鉴于此,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何声势浩大的黄巢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最后都败于胡人骑兵之手?

我个人分析认为主要有下列原因: 首先,不论是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还是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这两支起义军的兵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地区淳朴的耕地农民。这些勤劳本分善良的农民,平时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刀枪剑戟这类杀伐兵器的,更别说骑射了,他们因为是被当朝统治者与各级贪官污史、地主压迫剥削及天灾引发的饥荒逼的实在无法生存了,为了求生,才被迫加入农民起义军讨口饭吃,成为了封建统治者口中所谓的“逆贼”。 由于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加之统治者“重农抑商”,因此农民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数最多的群体,这群人造反起义,朝廷平时精心训练出来的那批人数不多的精兵强将(常备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消耗殆尽,还有部分政府军精锐部队要长年累月部署在北方前线应付胡人南下铁骑的侵扰。为此,朝廷也开始从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中招收政府军士兵来镇压农民起义军,朝廷由于前线吃紧,可能草草训练或干脆来不及训练就将他们投入战场,这些从农民中招收的政府军士兵,他们与加入农民起义军中的农民一样都是没受过什么正规军事训练的人,因此农民起义军面对的来镇压他们的政府军,双方的战斗力水平实际上是半斤八两,最后只要谁得到的农民拥护者最多,基本就胜券在握,因此农民起义军与这样的对手作战战斗力水平自然提升有限。

然而这样一支战胜与自己作战水平相当的政府军的农民起义军,在面对北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擅于骑射”的野蛮胡人组成的精锐骑兵集团的进攻时基本就无计可施了,双方不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集体作战能力都不是一个等级的。由于古代中原王朝向来缺马,尤其是良马,因此装备的骑兵部队数量就不多,而政府军劣马装备的骑兵,与北方胡人大批良马装备的骑兵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这样政府军战力不高的骑兵部队农民军还可以勉强应付,但遇到胡兵胡马可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另外政府军都缺马装备骑兵,农民起义军那就更缺马装备骑兵了,由此导致农民起义军缺少对抗胡人千军万马的大规模骑兵部队。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快速机动部队,可以想象万马奔腾的骑兵集团,以风驰电掣的速度、震天动地的气势滚滚而来,一辈子没见过这阵仗的很多农民军士兵,首先在心理上就被这气势震撼到了,别说打仗了,吓破胆的他们只会本能的后退逃命。

二,本身黄巢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其势力发展到顶峰之时,靠自己力量已经攻下旧王朝都城,驱逐了旧王朝皇帝或迫使其自杀,成为了当时汉人天下中最强大的力量存在,黄巢鼎盛时有50万部众、李自成鼎盛时有百万部众,依靠自身力量肃清旧王朝余孽、统一汉人天下绰绰有余,但是旧王朝余孽为了生存,引来北方野蛮强悍的胡人骑兵力量一起对付起义军,这使得在综合实力的对比上立足未稳、根基不深的新生农民政权先前的力量优势已荡然无存,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虽然黄巢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人数动辄50万、100万,但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起义军流动作战时沿途新加入的没啥军事经验的贫苦农民,说他们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真正经历过长期战争锤炼、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是不多的。而要把绝大多数没啥战斗力的农民士兵训练成战力强悍的战士,是需要长时间残酷战争磨炼与刻苦的军事训练方能做到,关键是农民起义军的敌人们是不会给对手时间的。而最后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恰恰是原朝廷长年对外对内作战的战力一流的正规军以及与他们长年对峙冲突的胡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